長安大街上,吟誦楚王詩詞之人,隨處可見,甚至連打招呼,都開始用楚王的詩詞打招呼。
完全形成了一股潮流。
仿佛這一夜之后,你若是不會楚王的兩句詩,很抱歉,說句不好聽的,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
就連許多大字不識的普通百姓,都能夠背上兩句。
由此可見,楚王的名聲,詩詞在大唐是何等的火爆
正所謂詩仙之名傳大唐,天下誰人不識君
楚王在詩壇上,已然成為一個不可觸及,不可超越的神話。
伴隨著楚王詩仙之名的傳播,當時在望江樓詩會現場發生的事情,也隨著眾位學子傳播到大唐無數人的耳中。
同時有關于此段事跡的故事,也在一位位說書人嘴里傳出。
當時滎陽鄭家不那么惡劣的事跡,但他們說書人好像是營銷號一樣,瘋狂抹黑滎陽鄭氏,將他們在故事中描繪的窮兇極惡,是阻攔楚王的最大反派人物。
百姓們聽在耳里,信以為真。
這也使得滎陽鄭氏家族,被萬千百姓、和當時沒有參加長安詩會的文人所不齒。
甚至原本許多投身滎陽鄭氏的門客,也都紛紛離去。
更是有許多對楚王崇敬至極,奉為神明的文士,寫下無數檄文聲討鄭氏家族。
這一次,滎陽鄭氏家族觸犯了天下文士的眾怒
在街道上,凡提起滎陽鄭氏之人,無不對其厭惡不已,更甚有人對其惡語相向,拳打腳踢。
盛極一時的豪門世家,頃刻之間,就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惹到了讀書人,他們衰敗的速度,是那么的快。
也正是因為讀書人的怒火,弄的整個滎陽鄭氏家族無數人都不敢出門。
就算迫不得已出門,也不敢對外聲稱自己是鄭氏之人。
否則的話,必遭橫禍
若是一個兩人,十個八個的人,滎陽鄭氏家族還完全不放在眼里。
但是,現在幾乎是整個天下的人,都在敵視他們鄭氏
就算他們鄭氏家族再牛批,在厲害也不可能和天下人為敵。
別說是區區一個鄭氏家族了,就連是李世民這個大唐皇帝,他也不敢說觸犯眾怒,與天下的百姓為敵啊
雖然一名百姓,十名百姓,百名百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天下的百姓凝聚在一起,那將是一股誰也不可撼動的力量。
無論是世家還是皇權,自古以來都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此時的滎陽鄭氏家族,就是觸犯了眾怒,失去了民心,從而導致眾叛親離。
這一次,他們所造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已經是完全爆發到了一種不可控制的地步,連帶著被世家欺壓無數年的怒火,在這一瞬間統統爆發了出來。
如山崩海嘯,也如火山爆發
面對這種情況,除卻五姓七望之外,其余許多世家,自然是不敢在繼續和滎陽鄭氏家族站在同一條戰線。
天下熙熙皆為利益,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什么友誼,什么關系都變得脆如薄紙。
滎陽鄭氏家族在千萬文士,學子,百姓的聲討之下,不得已站出來發聲。
聲稱一切都是鄭鴻云和鄭伊言兩人,自作主張誣陷和剽竊楚王詩句,他們鄭氏家族對此一概不知。
并且直接將鄭伊言逐出鄭氏家族,踢出族譜,死后不得埋進鄭氏祖墳
但是,這么做并不能補救鄭氏家族在天下人心中的印象。
他們依舊,被眾多讀書人所口誅。
“這次的影響,還真是巨大啊。”
滎陽鄭氏主府里,一位鄭家長輩極為感慨。
“是啊,撐過這段時間便好,任何事情,都具備有時效性,現在只是長安城詩會,剛剛結束,所以這些該死的屁民便來找我們麻煩,在過個幾天半個月、或者是一個月,此事將息。”
又一名鄭家長輩開口。
他對于處理此類事情,有很多的經驗。
百姓。
是為天下之民,各自擁有各自的想法,用句不好聽的話來說,便是一盤散沙。
他們凝聚起來,那凝聚起來的力量極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