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看看新奇玩意兒。”葉洛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腦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想要扭轉一個大小姐的思維,比拿下她的身心還難。
也還好孔令俊只是個小丫頭,改造起來不難。
也許徒勞無功,但既然落在了葉洛手中,他就試一試。
葉洛說的新奇玩意兒就是自行車。
葉氏汽車的終極目標是盡快研制出國產摩托、汽車、重卡等一系列重要交通工具,雖說這些東西都是戰爭后才陸續出現,但那是源于技術壟斷和實業家不作為,政府不支持。
大家都忙著如孔祥熙這般撈錢,誰去做實事
但葉洛不同,現在還是1929年,他仍有六七年的富裕時光來研發和制作,他對孔令俊說的那些苛刻條件,葉氏都能滿足,而且掛著葉氏投資的名字,有他二少爺出馬,還能盈利。
不過這些交通工具之前,先得進行交通行業的大改造和普及,自行車取代人力車就是重要的第一步。
有了馬克斯的協助,葉氏汽車很快就聚攏了一批機械方面的專家和技術工人,能搭上華德軍事合作項目,那些人求之不得,因此人才和資源輕而易舉就獲取了。
此時上海灘的自行車龍頭企業是1927年日寇建立的昌和制作所,位于唐山路1217號,主流產品為鐵錨牌26英寸平車,即最常見的民國自行車。
不過現在自行車的管制和汽車一樣,駕駛者要考證,要上牌,要繳納昂貴的稅費,能騎得起自行車的人非富即貴,只是小圈子里的玩物。
又因為幾次的華日矛盾,日貨被強烈抵制,一個月能生產200輛自行車的昌和制作所生意并不好,大量自行車滯銷,堆積起來,又被運回日本國內。
葉洛敢做這個,是因為他有天然的優勢。
把自行車從神壇上拉下來,很簡單,只要市政廳得到國民政府的首肯即可。
沒有了駕駛證和上牌問題,稅費減一減,自然客戶會多。
另外,他還有更妙的計劃來促銷,隨后順勢吞并昌和制作所,把葉氏汽車旗下的自行車制作所從拼裝公司改變為自研公司。
“這個自行車好像有點不一樣。”孔令俊眼尖,一下子看出了區別,“比我看到過的大一點,而且前面這個籃子好有趣。”
“這就是我們剛生產出來的葉氏永久牌28英寸平車,比昌和的平車更大一些,前面的籃子可以放東西,用途更廣,穩定性也更高。”
葉洛熟練的上車,又拍了拍車后座,
“老婆,上車,我帶你去轉轉。”
白秀珠抿嘴一笑,臉頰微紅,但還是架不住葉洛的催促,在一群工人的笑聲中斜坐上了自行車,雙手摟著葉洛的腰,恨不得把小腦袋擋住。
這年頭會騎車的人不多,更別提這樣帶人了。
葉洛按了幾下車鈴,笑著喊了句“出發”,就帶著白秀珠疾馳而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