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00年代時,上海灘的房價已經極高,對于在那邊生活的普羅大眾,要想入手一套新房,困難重重。
市區的房價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郊區的房價,雙職工家庭或是一定收入的打工家族,感覺咬牙,能傾其所有換一套,而再往下的家庭,覺得得咬碎牙,四處借錢才能買得起。
彼時,房貸不容易,銀行貸款更是難上加難,要想買房,除了自己有一定積蓄外,就只能找親戚朋友借錢。
00年代,很多上海灘的房子,價格較低的則不允許按揭,需要你一口價全款買下,那時工資才一千多,房價卻要十七八萬,也很難。
而若是在非一線城市,房價雖低,但你的收入也低,其實是一樣的。
事實上,00年代時,房價已經漲到一定的價格,不是輕松能購入的時期了,你要往上追溯,會發現真正遍地黃金和容易賺錢與發財的年代,是78年后,尤其是80年代和90年初期
可那時,正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機遇的時刻。
能意識到這些機遇,并且能獲取最大利益的人是哪些
顯然是制定規則和參與制定規則的人。
小約翰的家族,以及他姐姐嫁入的肯尼迪家族,顯然就是這類人。
他姐姐的丈夫,老約瑟夫,即那位肯尼迪的父親,就是1929年經濟危機時期,提前撤離美國股市,不僅保全了資本,還大賺特賺的小部分人群之一
難道他也和葉洛一樣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嗎
不,他只是參與了制定規則而已。
后世的房地產騙局更加可怕。
用一個本沒有如此高價值的商品捆綁住你的未來和所有資金,而且因為戰線拉得極長,從00年代算起,房地產泡沫真開始破裂,都過去二十多年了。
這期間,成功上車的人有很多種辦法全身而退,越早上車,越容易成為贏家。
可為何最后還是大部分人叫苦不迭
很簡單,因為貪婪。
你越早賺錢,越覺得錢好賺,越覺得自己能力十足。
實際上,你以為的自身能力,只是制定規則者給你營造的一種錯覺。
這樣的錯覺,會讓你在最后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你相信自己的判斷,所以不愿意提前撤離,如果提前了,發現三四年來,房價還在漲,你會無比懊悔,不去考慮自己已經賺了多少錢,而是總想著少賺了多少,所以你會再度進入。
最后,終歸會死在沒有提前走出市場,被一波收割的命運中。
更慘的則是在后十年里對房子有剛需卻無能為力的年輕一代們。
本該屬于他們的財富已經被上一代,上上代所截取,而不該屬于他們的責任和負債,卻會由他們來肩負。
整個社會似乎都遺忘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痛苦。
好像是那么的理所當然。
可為什么,我什么都沒做,就該被人透支一切
回憶過往,葉洛唏噓不已,因此愈發對此次的美國行無比慎重。
這一次,他不僅是為了既定的目標而戰,也是為了曾經的自己而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