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華語樂壇舉重冠軍
“14首歌???”
當錢江拿到周易扔過來的文件,準備按照上面的要求去籌備新專輯事宜時,對于數字格外敏感的他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周易這不同尋常的歌曲數目。
通常來說,一張正常的原創錄音室專輯是1015首歌,但這只是理論上。
過去歌手們與唱片公司通常都會保持在1113首歌之間,一是為了省錢,二嘛,也是為了與歌曲多的精選集拉開差距,好讓精選集專輯顯得更實惠——歌多嘛。
畢竟以前的唱片公司們發起精選集來那都是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周易的專輯過去基本上都是在12首以下,怎么冷不丁還搞出了一張14首的?
在錢江這么多年的行業進程中,一個有原創能力的歌手一旦打破常規,要么是這張專輯需要這么多首歌來表達他的音樂人格,要么就是需要多點歌來濫竽充數——
凸顯專輯內大歌的同時,也算是給粉絲看,證明自己沒有割韭菜。
又當又立嘛,牌坊還是要的。
只有極少數歌手放1415首歌的因素是純看心情。
可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周易的音樂人格已經塑造完畢了。
易經三部曲+《江南已經把他在業內最看重的音樂人格這一塊拉到了頂。
再想往上走,那就是真是得靠時間,已經不是靠專輯能完成的事情了。
時間會讓周易依靠前四張專輯定型的華語音樂人格愈發璀璨——直到遇上某件事、在某個極具政治意義的時間節點,這股璀璨會轉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文被大眾所理解。
羅大右就是這么走上神壇的——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依靠著他的社會人文、依靠著他的批判與反思、乃至于是呼吁。
李綜盛在地位上一直差羅大右一頭也是輸在這里,雖然他走的也不是羅大右那條路。
周易則是兼容了這兩者——個人、社會、家國、戰爭。
區別在于,周易現在還沒寫出羅大右的《東方之珠、《明天會更好這種已經上升到了另外一個環境的歌曲,同時關于反思與批判的歌曲數量也遠不如羅大右多。
這是特殊的時代原因造就的,哪怕是強如周易也無法復制——
比如《東方之珠與《明天會更好,97年香港回歸用的就是這兩首歌,你總不能讓香港再回歸一次吧?
在這種情況下,本以為周易今年專輯只是常規規模的錢江立刻嗅到了一絲不對勁:事出反常,他作為經紀人肯定得注意一下。
“什么音樂人格不音樂人格的,那都是業內自己約束自己的想法,普通大眾只知道好聽不好聽、悅耳不悅耳。”
周易抻了個懶腰,笑著喂他吃了顆定心丸:“這就是一張單純的市場導向專輯,只不過有一個確切統一的主題而已。”
與他前四張專輯不同,這張《噓里,足足10首歌都是后來在流行層面上爆火的歌曲——不火的就四首:方大桐的《歌手與模特、《lovesong、《每個人都會,許松的《最佳歌手。
論流行金曲程度,這張專輯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