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滿足你的愿望
娛樂圈是個名利場,所謂的藝術獎最后也不過是互相妥協的公關所造就出來的分豬肉舞臺。
不是說沒有真純看藝術性的頒獎禮,而是能傳承時間長的頒獎禮就不可能以純藝術性為主導——大家都是要吃飯的。
周易一直都是這么認為的。
格萊美如此,奧斯卡亦如此。
很多人都喜歡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為了追求奧斯卡的認可而把自己各種糟蹋以此來證明奧斯卡確實是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可這玩意的含金量在周易看來實際上也就那樣。
團隊下場營銷的洗腦包罷了。
仔細翻看其履歷的話,就能發現他團隊營銷所謂的犧牲、糟蹋對于一名這個等級的演員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真要論所謂的糟蹋自己,他不如克里斯蒂安貝爾一根毛,你什么時候見克里斯蒂安貝爾有過這種鋪天蓋地的犧牲糟蹋營銷
更別提還有一個重量級的哈維韋恩斯坦。
你要跟我談藝術,那就先把韋恩斯坦的事情圓過去再說。
周易從不否認這個圈子里確實存在許多追求藝術、研究藝術的人,但大眾需要搞清楚一點的是:不是這群追求藝術的人需要獎項的認可,而是這些所謂的獎項需要這些追求藝術的人來給自己提升含金量。
這也是為什么諸如格萊美、奧斯卡這些頒獎禮頒獎時間如此之長、獎杯數量細分下來一大堆的原因——通過增加獎杯,把真正搞藝術的與來追求名利的擺在一起,給世人以一種“這些人確實在搞藝術”的錯覺。
本質上就是仗著產業先發優勢確定了行業領導地位,而后借著美國上世紀國力的強盛向全世界輸出自己這一套,渾水摸魚塑造符合美國標準的全球偶像,摁著所有人的頭給他們套上認同這一套標準的思想鋼印罷了。
老歐洲的真文藝界群體里看不上奧斯卡的可不少,畢竟論起搞藝術他們才是行家。
當然,這群人現在也死的死老的老,凋零的不成樣了,歐洲娛樂圈也早已經在美國攻勢下淪陷。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在現在的歐洲,一個頂流足球明星的影響力與受追捧程度會遠超明星——意甲的小世界杯時代余暉、西甲的雙雄爭霸、以及英超這些年逐年上升的全球影響力。
來自于烏克蘭的核彈頭舍普琴科、出身巴西的上帝之子卡卡、滿門忠烈的米蘭隊魂馬爾蒂尼目前正志得意滿勢要再次代表米蘭閃耀歐冠;
搜集了羅納爾多、齊達內等人組成銀河戰艦的皇家馬德里與巴薩的足球精靈羅納爾迪尼奧打的天昏地暗;
曼聯的萬人迷貝克漢姆遠走他鄉、登陸夢劇場的c羅與魯尼組成雙子星攻城拔寨;
去年創造英超神話以賽季不敗奪得聯賽冠軍的槍手阿森納主教練溫格、弗格森的紅魔曼聯一起應對著帶著歐冠冠軍教練buff來到了切爾西的狂人穆里尼奧——
這些關于足球的討論才是歐洲人茶余飯后最愛的消遣娛樂。
歐洲的娛樂界早已經徹底被美娛打的潰不成軍了,市場徹底淪為票倉,基本上歌手、演員的好苗子都在往美國跑。
這一點從文娛小說類別上都能看出點端倪——網文發展這么多年,你能在起點找到寫華娛的、韓娛的、日娛的、美娛的,就是找不到寫歐娛的。
反而是寫足球小說的,主角混跡的就是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法甲荷甲甚至于是葡超等歐洲聯賽,美國足球聯賽看都不帶看一眼。
但蕾哈娜不懂這些。
幾天前才剛過完17歲生日的她對奧斯卡、對格萊美這些頒獎禮還抱有極大的濾鏡,結果伯樂周易這一套一套的計劃安排多少讓這個來自于巴巴多斯的鄉下女孩遭遇到了一次認知上的沖擊——
好處是如果她真能做到一直都這么想的話,那確實能夠減少緊張感,畢竟聽起來就好像和她在老家參加校園比賽上臺表演沒什么區別一樣。
至于說壞處嘛……
那就是得學會抗壓了。
實際上,她不止一次的暢想過自己一旦成名后可能得到的爭議、嘲諷與追捧,但那也得是成名后。
蕾哈娜從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在一首個人作品都沒有的情況下,僅僅憑借一個爭議性極大的新聞就成為了這幾天頻繁出現在各大報紙娛樂版頭條上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