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轉播,那個在舞臺上意氣風發的男人還是正統中國人,他鐘愛握著話筒單手指天的結束動作被無數追隨者、粉絲、歌迷模仿,成為了世界范圍內最有標志性的歌手標簽之一。
“據說影響力大到隔壁日本最新的假面騎士周年紀念作叫什么kabuto的,都在模仿這個動作致敬他。”
“不管了!周易牛逼!”
“嗯?周易第二首歌的前奏好陌生啊,沒聽過。”
當《tryeverythg》結束后,還沒聽過《believer》的人紛紛對緊隨其后響起的鼓點表示了疑惑——
周易在干嘛?
世界杯舞臺上唱冷門歌嗎?
“就是《believer》,在北美被泄露的那首新歌,挺好聽的,推薦去聽聽……”
相同的一幕,不止是在中國上演。
日本、韓國、英法意德西等歐洲國家,乃至于同樣在收看這場決賽的美國觀眾。
《believer》之名,在熱心的新聞傳播者們介紹下,以這種方式意外闖進了他們的耳朵。
而伴隨著《believer》的鼓點奏響,舞臺的上方開始飄落下一陣陣的白羽毛——
沐浴在羽毛雨當中的周易昂首閉眼,宛若圣潔的神之子!
“臥槽臥槽臥槽?!!!”
“好帥好帥!!!”
“老公老公我愛你!!!”
電視機前舔屏的、網絡上狂刷的、現場尖叫的——共同組成了此時此刻的《believer》旋律。
“firstthgsfirst(首先第一件事)
“iasayallthewordssideyhead(我想將我腦海中的所有思想都吐露出來)
“ifiredupandtiredofthewaythatthgshavebeenohoo(我要開炮,我厭倦了過去所有一成不變的一切)”
踩在了白羽毛上的周易一步步向前,站在了舞臺的最前沿,眼神變得犀利,手指化槍指向了四面臺上的所有觀眾——
六萬九千人的體育場中有超過半數的人都沒聽過這首新歌,但這并不妨礙他們被節奏所吸引,身子隨著編曲當中的鼓點而擺動。
“sendthgsend(第二件事)
“dontyoutellwhatyouthkthatiuldbe(不要告訴我你認為的我會是什么樣)
“itheothesailitheasterofyseaohooh(我是揚帆的救世主,我的人生由我掌舵)”
特意在距離舞臺最近的攝像機鏡頭前豎起兩根手指的歌聲逐漸充斥著來自于搖滾的怒吼,不時指向自己的同時結束了在臺上的律動,轉而以一個指揮家的姿態指揮著四面八方。
完事后更是出乎所有觀眾預料的直接從舞臺上一躍而下,安穩落在了臺階上后沖向了距離自己最近的、被護欄擋住的觀眾席,嘴里念出的完美單詞所組成的長句差點讓激動的觀眾窒息——
“iwasbrokenfroayoungage,takgysulkgtotheasses(我年輕的時候內心脆弱,把自己的憤怒帶到大眾面前)
“writgypoesforthefew(我寫的詩篇只是為了少數人)
“thatlookattooktoshooktofeelg(他們關注著我、支持著我、與我并肩攜手、感同身受)
“sggfroheartachefrothepa(自苦痛中奮起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