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
九孔琉璃秘鈦珠的秘密。
因為。
除了守鏡人,還有守珠人
是的。
蠻族守鏡。
巫族守珠
蠻族,就是現在的苗族。
而巫族,其名稱一直未曾改變,分布于云貴川湘等地,人口約二十萬左右。
同樣的。
為了制衡巫族守珠人,天神在巫族體內,同樣種下了異蟲蠱。
所以。
千年來。
蠻族守鏡人,巫族守珠人,都在等待天神所說的取鏡人,取珠人。
可是。
兩千多年過去了。
所謂的取鏡人,取珠人,卻始終沒有出現。
而他們世世代代,背負著這個恐怖而絕望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著,根本不敢有絲毫懈怠與松馳。
更是因為數次的遺失。
讓守鏡人守珠人的族群血脈,遭受異蟲蠱的反噬,每天痛不欲死,生不如死。
可以說是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
所以。
他們就更加的小心了。
不過。
世事更迭,滄海桑田,凡事再小心,卻總有難以預測的風險。
60年代。
銅鏡本藏于一個道觀當中。
本以為避世于野,與世無爭,只作守鏡人,等待虛無縹緲的取鏡之人,解開這個異蟲蠱,完成使命。
卻遭遇一些全國運動。
道觀未能幸免。
銅鏡就此遺失。
作為蠻族第一百代守鏡人,張館長曾多次到那個道觀去尋找過。
但一無所獲。
而他。
自出生開始,就遭受異蟲蠱的反噬。
能活下來。
是幸運。
也是不幸。
幸運的是。
為了應對異蟲蠱的反噬,守鏡人一脈的天才大佬,研制了一種藥物,能有效延緩和抑制反噬之苦。
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
到了這張館長這一代。
他立誓。
一定要為守鏡人一脈,解開這個異蟲蠱,卸下這個永無止境的使命。
而解開異蟲蠱,除了當時那個所謂的天神,以及后來的取鏡取珠之人,經過蠻巫兩族的守鏡守珠人共同研究發現。
答案,就在九孔珠和銅鏡當中。
是的。
到了宋明時期。
守鏡人和守珠人聯手合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于發現了一個秘密。
原來。
這兩件圣物,竟然隱藏著一張藏寶圖。
而經過無數次的破譯,根據兩族傳承的古藉與詩歌,他們終于知道,要如何解密這張藏寶圖。
只要找到藏寶之地,就有希望解開這個異蟲蠱。
但是。
就在他們破譯成功之際。
一次突如其來的襲擊,讓解密人員全軍覆沒。
解密的方法,也隨之失傳。
直到張館長在研究一本苗族的古藉之時,意外的發現了解密的方法。
不過。
此時銅鏡和九孔珠,都已遺失,不知所蹤。
直到這次的楚浙古玩交流會。
在別人眼里。
九孔琉璃秘鈦珠,確實是很神奇,驚為天物。
但在他眼里,卻是拯救自己這一脈的關鍵之物。
他再也不想忍受異蟲蠱的反噬。
他要把那個讓人絕望的使命,狠狠的丟進歷史的垃圾桶,永遠說再見。
他要自己的后代,輕松,快樂,無憂無慮而活。
所有的一切。
到自己這里,都終結吧
張館長終于說完了。
他臉色潮紅。
眼睛明亮而又濕潤。
微微喘著粗氣。
然后喝了一大口咖啡,接著長長舒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積壓在胸口的一塊大石,整個人看上去也輕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