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咱們言歸正傳吧,是這樣的,我上個月參加政府舉辦的拍賣會,在柴灣那邊,靠近砵甸乍山的那一帶,中標了一塊高達三十二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中標費用在八千五百萬港元,是用來建設一個大型工業園,此外整體建設費用大概在1億港元左右,也就是說,整體投資資金,大約在185億港元。
我們集團今年進行了多個投資項目,資金回流沒有這么快,所以資金有些緊缺,但是我們又不想錯過這個發展項目,所以當時就咬咬牙我便把它拍了下來,近兩億資金的投資,想找個合伙人不容易,蘇先生的為人我也略有所聞,正巧在慈善拍賣會上遇到蘇先生,所以我便想看看,蘇先生對這個投資項目有沒有興趣。”
林柏欣將在慈善拍賣會所說的事情再次說了一遍,只是這次說得更加詳細,同時,他還從包里拿出了一疊資料,遞給了蘇城。
蘇城接過資料,第一張,便是這個工業園區的位置所在地圖,畫得非常詳細。
在后面,便是地塊的詳細資料,以及拍賣成功的證明。
蘇城拿著位置圖看了起來。
這個位置,也不算太偏,在柴灣的東南邊,砵甸乍山東北向的山腳處,再往東北方向,便是海峽,海峽的對面,就是將軍澳,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
缺點就是背靠著柴灣華人永久墳場,而且這塊地塊,有三分之一屬于低矮山體,想要完全開發,需要推平或者依山而建,難度有點大。
當然,最大的優點就是地價不貴。
柴灣是市區的一隅,一向以來都給人一個隔涉遙遠的印象。
實際上,柴灣很早便開發了。
1959年,柴灣原有的鄉村被清拆,改建成27座徙置大廈;1968年,柴灣人口已增至80000人;1970年代,柴灣興建大量工廠大廈,使柴灣變成了新興工業區。
這里與沙田比較,位置實際上更好,身處港島東面,到銅鑼灣的距離還不到十公里。
對比目前的將軍澳,就更加有優勢了。
而且,因為開發得早,這里的人口早已達到了十幾萬之多。
八千五百萬港元,拍下這么大一塊地皮,的確不貴。
這里,可不像將軍澳那種人都沒幾個的地方,是已經開發了二十年的片區,非常成熟了。
“林先生,原則上,我對這個投資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只是不知道你們要如何分配投資比例”蘇城放下資料,笑著問道。
“我們兩家可以組建一個合資公司,你們最多可以占49股份,至于投資和利益分配,也按照這個比例來分,不知道蘇先生覺得如何”林柏欣簡單明了地說道。
林柏欣的意思是要當大股東,這點很正常,畢竟這是他拿下來的地塊,不可能讓別人反客為主的。
“基本上沒問題,這樣吧,我讓我旗下的和記地產公司與你們公司接觸,到時候再詳細商討。”蘇城直接說道。
八千五百萬港元,拿下三十二萬平方米的地皮,簡直就是太劃算了。
至于后續的1億港元建設一個三十二萬平方米的大工業園,自然也不算高。
目前的香江工業園,可不是流行那種鐵皮廠房,而是流行樓宇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