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了1978年的11月份。
受伊拉克魯邁拉油田關閉的影響,國際原油市場愈發的緊張起來。
由于30號那天漲得太多了,原油價格這兩天漲得并不算多,但也沒有跌過。
10月31號,原油價格從449美元每桶漲到了453美元每桶,漲幅不多。
今天,也就是11月1號,國際原油價格再次從453美元每桶漲到了458美元。
對蘇城來講,當然是油價越高越好,因為他是收益者。
至于之前賣的原油,后悔嗎蘇城當然不后悔。
因為他知道,像這種囤貨賣,而且還是大量的囤貨,不可能全部都賣得到最高價。
而且,誰也不知道,這個最高價到底會在哪個數字。
更何況,哪怕知道那個價格是最高點,他也不可能一天時間將17億桶原油全部賣完。
畢竟,在這個時代,可還沒有一家石油化工企業那么傻,一次性購買這么多的原油。
所以,這17億桶原油,售賣的價格注定有高有低。
反正,在這個國際石油危機里面,價格不管高低,蘇城都會大賺。
最終平均下來的價格,只要高于40美元,蘇城覺得就已經很成功了。
原油價格居高不下,而原油貨源也緊缺無比,這就導致了一些石油化工提煉企業,開始尋找新的貨源。
總不可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缺油就代表著自己的國家經紀發展會發生停滯甚至是倒退。
所以,尋找新的石油來源,獲得足夠的石油,是這些油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特別是,在許多國家里,石油化工企業,基本都是被國家壟斷。
所以,這些石油化工企業基本都是國企,實際意義就是為各自國家服務。
它們,也承擔著國家經濟振興的重任。
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石油
這個時候,價格已經不在他們考慮范圍了。
因為誰都知道,這個時候,哪還有什么議價的權力,能買到油,就不錯了。
新嘉坡、東瀛、南韓為了重振國民對經濟的信心,很快便公布消息,他們的原油,暫時足夠用了。
而天問石油公司,再次走入世界公眾面前。
東瀛朝日新聞報道“根據最新消息,我國6家石油化工企業共計在香江天問石油公司購買了1200萬桶原油,加上從中東那邊購買的2000萬桶原油,都已經在回來的路上,未來有望緩解國內石油緊缺的情況。”
實際上,這個時代,像東瀛這樣的人口、經濟大國,如果全盛時期,每天所使用的石油,已經達到了350萬桶左右。
倒是南韓,人口這塊比東瀛少了好幾倍,所以用油也不像東瀛那么恐怖。
至于新嘉坡,國內人口更是只有兩百萬出頭,自己使用的石油,并沒有多少,基本都是以出口為主。
不過像如今處于國際石油危機的時期,當然能省則省,許多用石油的地方,都盡量不用,所以,只要每天能100萬桶原油,便能夠保持東瀛國最基本的經濟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