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航運市場進入漫長的衰退萎靡期,盡管其間也有短暫的回升和復蘇,但衰退的趨勢并未實質緩解。
運費基本處于運輸成本之下,油輪閑置高達1000多萬載重噸,二手船交易更是量價齊跌,如1970年建造的20萬噸級油輪1973年價格約為5200萬美元,但到1977年下跌至500萬美元,不到4年跌幅高達90。
到如今,1970年建造的20萬噸游輪,更是只需要400萬美元的價格,便能夠買得到
蘇城此前與包船王聊的時候,包船王甚至愿意以比市場價格還要低的價格出售一部分船只,比如20萬噸級油輪市場價400萬美元,環球航運集團甚至300萬美元,就愿意售賣。
300萬美元,低到什么程度
現在,美元兌換港幣的匯率,在1比49左右,也就是說,僅需要1470萬港元,就能拿下一艘8年前產的20萬噸級二手油輪。
而新船在當初購買,起碼花一億多港元的資金,才能讓造船船給你造一艘20萬噸級油輪。
因此,現在買二手油輪,是真的很便宜很劃算。
不管是v超大型油輪還是萬噸集裝箱貨船,蘇城都打算要。
這可是低成本拿下這些船的好機會。
“油輪自用,并不需要買多少,買幾艘5萬噸級油輪,幾艘10萬噸級油輪,再來一艘20萬噸級油輪,基本就夠天問石油公司使用了,這樣算下來,5000萬港元以內,綽綽有余。
至于二手飛機,我們暫時也只需要買下幾艘二手遠洋大型飛機,就足夠了,這里最多只花個兩三千萬港元。
剩下的,招人才、搞物流園等等。
因此,算下來1億港元的起步資金,就已經綽綽有余了。”李奕輝笑著說道
李奕輝很明顯比蘇城更了解二手市場的情況,笑著給蘇城計算起來。
他也深知,現在的航運業,并不景氣,自然沒必要花錢買太多,如今最主要的是,夠蘇城旗下的產業使用。
至于對外發展業務,不需要這么著急,起碼等穩定好自家的業務,到時候外面的業務自然就能夠開始發展了。
“嗯,說得也是,等物流公司建立起來,僅依靠自家的內部業務,就足夠航運公司獲得非常滋潤了,的確不需要投太多的資金,等未來物流企業發展起來,自然也能賺錢,到時候賺到的錢再繼續投入發展就是了。”蘇城想了想,點頭說道。
李奕輝心中搖了搖頭,有些羨慕起來。
1億港元,可不少了,僅香江股市上的企業,能達到上億港元市值的,數都數得過來,但是在蘇城眼里,1億港元卻不過是個小數目罷了。
不過想想,自己如今可是為這位世界首富打工,而且還是他旗下的幾名重要大將之一,未來可期。
想到這里,李奕輝心情也好了起來。
“我建議可以將丹尼爾哈里的達利物流公司收購,他如今的公司,雖然瀕臨破產,還欠著上百萬港元的外債,但是大力物流公司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了,以達利物流公司的基礎開始發展,可以順利很多,我們如今收購達利物流公司,代價不大,只需要承擔這百萬外債,就足夠了。”李奕輝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