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上,掛著馬西珍與馬西如等人在創立東方日報時的大合照。
“陳總,晚點喊人幫我把這張照片拿下來去處理掉。”蘇城指著照片對陳知白說道。
如今,公司已經姓蘇了,再留著馬氏兄弟的照片在這里,看著都鬧心。
“好的老板,我會處理掉。”陳知白直接應了下來。
雖然馬氏兄弟是陳知白的前老板,但如今公司已經改朝換代了,自然不宜再如以前那樣了。
陳知白是個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根據武哥的資料,他在1970年開始入職東方日報之后,不久東方日報便長期占據著香江報紙銷量第一的位置。
武哥的資料,是非常詳細的,因此陳知白的能力,蘇城非常了解,也非常認可。
能一手將東方日報從一份銷量不佳的報紙經營成為“香江第一報”,這樣的能力,誰能不認可
“你對于我收購東方日報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蘇城翹著二郎腿,笑著問道。
“老板,我覺得你收購東方日報,對東方日報來講,倒是個發展的好機會”陳知白笑著說道。
“噢為什么這么說”蘇城驚訝地問道。
“在老板你收購東方日報之前,咱們的報紙雖然依然還是處于香江一線報刊的位置,甚至在新聞類也還能保持著第一,但是自從老板你的俠義文學報崛起之后,我們東方日報就失去了香江第一報的稱號,在銷量上,已經落后于俠義文學報,在新聞類這塊,俠義新聞報也開始崛起,如果沒有更好策略的情況下,說不定哪天我們東方日報的新聞第一報也被俠義新聞報搶去。
我從1970年入職東方日報,到今年,已經是第10個年頭了,在我入職東方日報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家銷路不佳的報紙,整個報社工作人員才10余人,出紙對開1張,登刊內容極其少,我研究過香江的報業情況,知道想改變東方日報的處境,也不難,因此我聘請名家寫狗經,銷路上升,報紙增至1張半,1年半后銷逾8萬份,1972年秋,凈化副刊內容后,突破11萬份,翌年銷路繼續擴大,日銷超過30萬份,成為“銷量第一”的香江報。
東方日報創刊時間短,戰績的確非常輝煌,但是這些年來,早已經遇到了瓶頸,雖然一直能夠保持第一的位置,但是銷量卻基本只穩定在一個范圍內,終歸原因還是受香江人口的限制,這些年,我一直以為,東方日報可能就這樣了,無法再前進一步,直到我看到俠義文學報的銷量一次又一次地創新高,我才發現,其實東方日報之所以無法突破瓶頸,還是因為內容的問題。
自從俠義傳媒公司發展起來之后,我特意研究過俠義傳媒公司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我發現,這一切都是因為老板你的出現,如果沒有老板你,俠義傳媒公司不過是一家常年虧損瀕臨倒閉的傳媒企業罷了,你也知道,像東方日報這種報紙,肯定要養很多狗仔隊,來查探各種情報消息,調查發現,基本上俠義文學報的內容,都是老板的,而另一份報紙俠義新聞報之所以也能夠崛起,除了投入資金不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你的一些獨家消息都通過俠義新聞報來獨家報道。
老板你也知道,你在香江可是一個非常引人矚目的人,俠義新聞報時常能拿下你的獨家消息,以及和記黃埔集團、蘇氏集團等旗下企業的獨家消息,還抱著你這位世界首富的大腿,報紙銷量不高才怪呢
如今,東方日報已經屬于老板你的私人企業了,那么俠義新聞報和俠義文學報應有的資源,東方日報也該有吧這點老板你可得要公平才行,所以我說這正是東方日報的一次發展好機會”
陳知白一口氣說了很多,直接來了個長篇大論。
“當然,我對下面的公司一向秉著公平的態度去發展,這點你放心,不過陳總,我覺得你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香江,香江畢竟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世界這么大,在香江的外面,還有更廣闊的市場。”蘇城想了想,說道。
“老板,你說的這點,我當然明白,這些年我也向馬先生提過這些發展方略,但是馬先生覺得,東方日報能夠在香江維持著統治的地位,就已經不錯了,對其它市場并沒有多大的興趣,不過在我的力爭下,如今東方日報已經在菲國、大馬、新嘉坡和印尼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如果老板你贊成的話,我未來想要將東方日報繼續開拓海外市場,我希望,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東方日報”陳知白直接說出了自己的野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