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老板,關于中華巴士已經接近報廢的車輛更換情況,我們經過統計,發現有將近一百八十輛巴士需要更換的,這里大概需要一千多萬港元的資金,如果要換的話,中華巴士的資金是不夠用的,目前中華巴士的所有能動的資金,也不過是九百多萬港元而已,這還是因為我們的速度極快,使得顏氏家族沒有來得及將這些資金拿去分紅,如果分掉了,那我們的可用資金會更少。”張啟正繼續說道。
“一百八十多輛嗎數量的確有點多。”蘇城有些驚訝。
如此多已經接近報廢期限的巴士,以前的中華巴士居然一直都不換,能修好就繼續使用,也難怪市民的體驗感這么差。
“是啊,中華巴士以往最大的大巴購買渠道就是利蘭亞特蘭大巴士以及丹拿珍寶巴士,另外也和其它一些巴士品牌有合作,不過購買得都不多,其中以購買丹拿珍寶雙層巴士為多,香江的不少街道比較窄小,所以非常適合雙層巴士,既能節省空間,又為城市增添靚麗的名片,政府一直非常贊成香江的兩大巴士公司使用雙層巴士。
另外,顏城坤之所以不怎么為巴士更新換代,除了減低成本這個原因之外,在我接手中華巴士之后,也了解到了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的,英國本土在1960年代末起全面推行一人控制的巴士模式,這一決定令各巴士生產商放棄了前置引擎巴士的生產線,改而全面發展適合一人控制的后置引擎巴士。
面對人口增長及海底隧道通車的壓力下,中華巴士在幾年前陸續購買了足足336部后置引擎巴士,希望以此減低運作成本,可是,珍寶巴士在香江使用了一段時間后出現了水土不服現象。
巴士在長期超載的情況下,底盤副架及傳動軸經常不勝負荷而斷裂;巴士的引擎及細小的水箱都置在車尾,雖然令車廂環境較寧靜,但在香江的亞熱帶氣候之下,引擎冷卻效果十分差勁;而且,珍寶巴士亦欠缺駛上斜路的能耐,在香江山多平地少的環境下,珍寶巴士顯然力不從心。
尤其是在70年代開始,政府全力發展新市鎮,及發展港島東區及南區,當年來往市區及這些新發展區的路線,很多都需要攀山越嶺,因此,中華巴士以及九龍巴士便認定前置引擎巴士在當前始終是一個比較可靠的選擇,可如今市場上主要以生產后置引擎巴士為主,他們也很難購買到前置引擎的巴士,想要購買,只能購買那些二手前置引擎巴士,而且年份都已經不短了。
所以,我在整理中華巴士的資料時,也遇到了難點,如果要將這一百八十多輛巴士都換掉的話,到底要不要購買后置引擎巴士,如果購買這些后置引擎巴士,那么必定如同以往那樣,依然是水土不服,不說別的,就僅僅是修理成本,都會非常高,非常不劃算。
想購買前置引擎巴士吧,又難以購買,以我們一百八十多輛的訂單,雖然對巴士公司來講,是一個大訂單,但是此前中華巴士與九龍巴士聯合起來向他們請求購買前置引擎巴士,他們也不愿意,因此,購買巴士這個事情,可能要延后了,等麥里斯先生就職之后,你們再決定如何處理。”
張啟正很快將中華巴士如今遇到的一個大難題拋了出來。
不知道如何購買新車,的確是一個大難題。
如果他說的后置引擎巴士的確不適合香江的話,蘇城是絕對不會去購買的,買些容易壞的車,何必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