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尤得這位總督,蘇城與他們談妥了出售怡和集團的事宜。
對于怡和集團這家公司,他并沒有過得的占有欲。
能賣200億港元,實屬讓他大賺了。
沒有了置地集團的怡和集團,價值本身就已經大打折扣。
能賺兩百億港元,反倒是令蘇城都沒有想到。
這些英國人居然這么慷慨地給他送這么多錢,難得,實在是太難得了!
于是,三天之后,蘇城與這些英資代表們,在怡和集團總部簽署了一份股份轉讓合同。
這49.9%的股份,最終由足足三十多位英資財團組成的收購團隊拿下。
他們組成了一個臨時性的收購財團,資金已經集齊了。
他們如何分股份,蘇城管不了那么多,他只要拿下怡和集團的那200億港元,就足夠了。
于是,將股份賣給他們之后,蘇城也收到了200億港元的資金。
隨后,英資財團們很快便召開了一場轟動香江的新聞發布會。
他們用200億港元,成功奪回了英資大行怡和集團的控股權,奪回了英資財團最后的榮耀。
然而,市民們關心的重點卻沒有放在怡和集團回到英資財團手中,而是關心那兩百億港元!
兩百億啊,這是一個多么夸張的數字,哪怕是他們,都無法想象,這絕對是香江有史以來成交額最大的一筆交易了。
此前的九龍倉,成交最終也不過是幾十億港元而已。
如今,怡和僅僅49.9%的股份,成交價200億港元,創造了歷史啊!
馬世明這位擔任了怡和集團執行董事才沒多長時間,又只能下臺了。
不過,蘇城早已經對他有了安排,那就是擔任置地集團執行董事。
相比怡和集團,置地集團雖然看似乎沒有那么多元化,可實力卻是完全不遜色于怡和集團。
甚至在蘇城看來,怡和集團的前景一眼看得到,置地集團的前景,卻隨著香江樓市的復蘇,會不斷上漲,市值超越怡和集團,不用多長時間,未來甚至能夠與怡和集團拉開距離。
這一筆交易,影響力甚至影響到全世界去。
漂亮國、東瀛等國家的商業報紙紛紛轉載報道。
200億港元啊,這一筆資金,令人難以想象。
甚至有媒體將這一筆交易稱之為世紀交易!
英國那邊,媒體們都膨脹了,他們認為這是英資財團在香江衰落之后的崛起象征。
此前半年,許多英國媒體因為怡和、置地相繼被收購,大罵在香江的英國人不給力。
如今,在他們眼里,終于扳回來一局。
然而,一些國家的媒體卻不是這么認為的,不少媒體甚至還在報紙上問出一句話:“花兩百億港元收購怡和集團49.9%的股份,這筆交易值得嗎?”
這些媒體不斷分析怡和集團的情況,幾乎將它的老底都挖了個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