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坐定之后,敘說來意。并將諸葛亮以劉備的名義寫給孫權的書信遞給周瑜。
周瑜接過書信,粗略看了一遍,點頭說道“主公身系江東安危,豈能輕易入荊州,子敬的做法我深表同意。諸葛聞德詭計多端,難保不會對我江東下手,萬事還需小心謹慎才好。”
魯肅點了點頭“大都督久與荊州打交道,可謂知己知彼,不知魯肅此行,大都督有何訓示”
周瑜將書信折疊整齊,裝好之后遞到魯肅的面前,淡淡的說道“你此去荊州,其他的可隨機應變,相機行事。但只有一件”
“若諸葛聞德借糧,不論多少,絕不可答應借給他”
魯肅端起茶碗,剛要喝下一口,聽到周瑜的話,急忙將茶碗擱下,驚奇的問道“大都督怎知劉備會與我借糧荊州向來富庶,雖不如我江東,但自給自足,綽綽有余,且荊州氏族,都是經商經濟的能手,還用得著向我江東借糧”
周瑜連連擺手,輕輕搖頭說道“子敬,你的想法,未免太過膚淺了”
魯肅推杯而起,躬身行禮說道“愿聽大都督教誨。”
周瑜起身,扶著魯肅重新歸坐,斟茶同飲一碗,方才緩緩說道“南蠻王孟獲的近二十萬南蠻兵馬,初來荊州之時,駐扎在赤壁,以江中魚蝦補給,江夏劉琦的存糧,也分撥一些,尚不覺得如何。”
“如今這二十萬人,長久駐扎在樊城,試問樊城豈能負擔得了這二十萬大爺兵且南蠻兵狂傲少禮,受不了丁點委屈。若我所料不差,恐怕荊州氏族的那點糧餉資助,已經即將告罄了此次你去荊州,他必會向你借糧”
“當日曹操初會南蠻兵,雖然折了一陣,但并沒有撼動根基,只要整兵重來,還可以再戰的。他卻突然殺了楊修,隨便找個借口退守宛城。你可知是何用意”
魯肅手里摸著茶碗,不假思索說“當時馬超兵馬強盛,如一陣旋風,南下直逼許昌,聽說許昌的士族爭相逃離,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若曹操不回兵,恐怕鎮不住許昌,早晚馬超兵來,許昌必陷落無疑。”
周瑜搖了搖頭,再次糾正說道“馬超一勇之夫,荀彧稍展策略,散布流言,他便疑神疑鬼,束手束腳,不敢輕兵疾行,突襲許昌。反而磨磨蹭蹭,唯恐糧草不繼。因此誤了時機。已經無藥可救了。”
“曹操兵退宛城,確實也有保衛許昌的緣故。但主要的是,他并不想血拼樊城,與二十萬南蠻兵硬剛了。只因他早已看出,只要樊城糧草匱乏,南蠻兵必起內亂,到時候恐怕連劉備的股肱之臣趙云魏延等名將都要遭其荼毒”
魯肅猛然醒悟,驚得目瞪口呆,良久不能說話。
心里砰砰亂跳,一顆心幾乎跳出了腔子“大都督的意思,曹操退守宛城,就是等著劉備的樊城缺糧,不占自亂”
周瑜微微一笑,替魯肅重新斟滿一碗清茶,緩緩說道“曹操之陰毒,世所罕見。恐怕他還未必如此安分。昔日他在河北,斷了袁紹的烏巢糧草。前日在西涼,又派輕騎燒了馬超的糧道。逼迫他退軍回西涼。這次恐怕他也會派遣騎兵,攪擾劉備的樊城糧道,逼迫樊城加速潰敗”
魯肅聽得連連點頭,甚是佩服周瑜的灼見和分析,但隨即眉頭微微一皺,帶著幾分擔憂的說道“我江東與劉備,有結盟之好。兩家合作,共抗曹操。若劉備失敗,豈不是我江東獨力難支,陷入危急”
周瑜擺了擺手“劉備若勝,對我江東不利。最好兩敗俱傷,主公方能鼎鼎天下”
“劉備此時的軍力,已不在我江東之下,而南蠻兵”
周瑜略一停頓,忽然帶了幾分不平之氣“昔日我家主公,也曾派人前往南疆,結好孟獲,送了多少重禮沒想到事到如今,孟獲置我江東不顧,反而馳援荊州劉備”
“劉備若勝曹操,必會趁著長江之利,順流而下,奪我江東。反而不如讓他吃一場大敗,然后我們再與他合作抗曹,也讓他知道我江東的地位”
周瑜說話之間,又指了指桌上的那封信“劉備才定荊州,言辭之間,多有狂背之詞,絲毫不把我江東的二十萬水軍放在眼里。也該讓他長長記性了”
魯肅沉默了片刻,心里反復思量,似乎周瑜之言,也有幾分道理。可是又覺得似有不妥之處,想要爭辯,又不知從何說起。
正在此時,忽然又想起一事,急忙端正身子,看著周瑜,說道“傳聞曹操雖聚兵宛城,卻私下以張遼為主將,轉移兵馬往合肥方向,意圖攻擊我東線。不知大都督可聽聞此事”
周瑜站起身來,往來走了幾步,思索良久,重新回到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