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諸葛亮方才恢復神態,轉身坐好,面對魯肅,嘆息說道“子敬,你實說心里話,昔日曹操怨恨你江東毒死他幼子曹沖,發兵攻打江東。是你家主公求我出面,撮合兩家合理抗曹,可有此事”
魯肅見諸葛亮面色發白,眼角猶然掛著淚痕,心中動情,急忙將袖中的一方手帕遞了過去,點頭說道“確有此事,那又如何”
諸葛亮接過手帕,輕輕擦拭淚痕,黯然說道“然則曹操百萬兵馬前來,我家軍師遵從聯盟之意,固守樊城,阻擋曹軍。你們江東卻一兵一卒不動,隔岸觀火,想要坐收漁利,豈是同盟該干的事此事之后,我在軍師和主公面前,被好生埋怨了一通。說我行事不周,陷害荊州。”
魯肅默然半晌,硬著頭皮分辯說道“你抵抗曹操,也是為了保全你荊州而已,豈是單純為了我江東孔明說這些話,倒像是你荊州皆在為我江東擋禍了一般”
孔明霍然而起,聲音也高了幾分“子敬,我直道你是明理之人,才對你訴說肺腑,如何也說的如此傷人”
魯肅被他氣勢震撼,聲音又小了一些,勉強說道“我說的也是實情,豈敢辜負孔明先生昔日的盛情何況我家大都督也曾幾次提出要馳援樊城,是你們不肯接受我們的好意而已。”
孔明凄然一笑,頹然坐在座椅上,嘆息說道“總是好人難做,從來惡人討喜”
魯肅也覺得自己言辭過于強硬,似乎將荊州的樊城之戰的功績完全忽略了,因此歉然說道“我久在柴桑陪伴主公,不在鄱陽,也許有事不知詳細,孔明若有委屈,可以盡量訴說,我回去便轉達我家主公。”
孔明置酒在手,低頭舉起杯,和魯肅輕干一杯,仰首一飲而盡。如此連續喝了三杯,方才止住。
“子敬可還記得我上次拜訪你家主公的時候所說若我荊州借道曹操,令他與你江東火并生死,豈非更為上策”
“誠然曹操有吞并荊州之心,但你家主公害死他幼子曹沖,為子報仇,屠滅江東是他的第一目標。但話說回來,若他真的順流而下,與你江東一決生死之后,你江東必敗無疑。而他曹賊也會元氣大傷,我荊州藏于他身后,揮兵征伐,下江東可從后擊之,北上可占其許昌。縱然是駐扎荊州,也可阻斷其糧道,控制他生死”
“不論如何,都強過替你江東擋禍,令子龍五萬荊州子弟兵,血戰樊城,生不如死”
“以五萬兵馬,阻遏曹賊百萬雄兵,你以為是我軍師智珠在手非也那是無可奈何之策荊州粗定,四方不寧。內憂不除,外患又來。分兵不及,也只能勉強子龍獨當一面,舍死對抗曹賊了”
“然則這一切,難道不是為了你江東嗎”
魯肅聽得動容,頓覺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沉默半晌之后,方才悻悻說道“那大都督要發兵馳援,為何你家軍師屢次拒絕我江東的好意”
諸葛亮又是一聲長嘆,搖頭說道“子敬,你與周郎乃是故交,難道你不明白周郎的用意我們誠心為了江東阻敵之際。周郎所考慮的又是何事難道不是令我荊州與曹操兩敗俱傷,他坐收漁利么我家軍師曾說寧可為了江東戰死,也不可讓江東的馳援之師,成了吹奏樊城五萬忠魂挽歌的劊子手。”
“軍師說這話時,五臟俱傷,慟哭流涕。他曾說我寧舍近求遠,懇求南蠻王出兵相助,也不愿求援江東,第一是不想被自己的盟友背后捅刀子。第二是若曹操忽然從東線攻擊江東,鄱陽水師可以及時馳援,不會為了樊城之事,葬送江東”
“江東可辜負結盟之好,但荊州絕不辜負江東”
“以前如此,如今也這樣。樊城雖已退敵,但危機重重,時刻都有陷落之危。但從我荊州為江東阻敵那一刻,便已預知到了這一刻的到來”
魯肅聽著諸葛亮的話,忽然又想起臨來之時,周瑜所言的希望荊州打敗仗,最好與曹操兩敗俱傷的話,心中頓覺萬分愧疚。仿佛江東果然做了十分不地道,辜負盟友之意的混賬事。
又覺得孔明昔日為了結盟來往奔波,到頭來卻被江東算計,果然是委屈之至。
“我樊城五萬將士,縱死之日,也會仰頭向襄陽,死而不屈縱有幽怨,皆在我諸葛亮一身,不怨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