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接過錦囊,背負神弓,領命拜辭而去。
黃忠贊嘆的點了點頭“非是翼德不如呂布,實為戰騎不如赤兔”
曹操向前,彎腰扶起陳群,長嘆說道“長文何罪之有怪只怪周瑜狡猾多詐,諸葛匹夫陰險毒辣我必吞沒東吳,攻下荊州,取周瑜和諸葛聞德匹夫的首級來,為你報仇雪恨”
諸葛亮看著黃忠離去的背影,神色驚慌的問道。
他本心如止水,但樊城之事太過揪心,糧食問題始終未能解決,三軍崩潰,也不過剎那間的事。雖然諸葛明曾說他有妙計,可保樊城無憂,但憑借諸葛亮的智慧,連日來想破了腦袋,也尋思不出有什么良策可解樊城困厄。
曹操安撫了陳群幾句,令他歸于座位,這才抬頭看著其余四大謀士問道。
陳群奉命行事,并無不妥之處,歸根結底,夏侯德之死與張遼被擒,問責第一人當是出謀劃計的丞相。但曹丞相只字不提自己的過失,反而將責任推與陳群和周瑜諸葛二人。
曹操忽然斂去笑意,冷然說道“即是妙計,立刻實施便是,又何必稟報”
鐘繇看丞相心情好轉,笑著站了起來,身邊的賈詡想要阻止,已然不及。
黃忠仰然說道“若光明正大,不施冷箭,百回合內,不分勝負,兩百回合,必決生死”
“軍師,你也太過看的起呂布了”
鐘繇原本想要表功,沒想到丞相反復無常,面色一沉,便露殺氣,碰了一鼻子灰,連連告罪而下。
荀攸繼續說道“主公可以天子之名,下一道圣旨,賜爵張遼,表彰他卓絕的功勛。圣旨可大張旗鼓,送往荊州,曉諭天下。”
“而益州劉璋之父劉焉,野心勃勃,雖然身為漢室,卻并無我主的那份忠義之心,只顧著壯大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稱雄天下,自立為王。所以自然不會興兵赴義,征討董卓了。而劉璋暗弱,更有張魯在北方虎視眈眈,他自顧不暇,豈敢再生事端。”
曹操會集五大謀士,再議如何行兵。
諸葛亮面色一變,震驚不已。
但普天之下,敢于直攖呂布其鋒芒者,唯獨張飛一人。
“昔日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人盡皆知,黃忠為何不前往”
曹操微瞇雙眼,嘴角上揚,拈須沉吟,淡淡的問道“一道旨意,倒是不難,為何便可成為張遼的護身符”
又過了片刻,曹操放下茶碗,抹了抹嘴,抬頭看著眾人,開口說道“文遠被囚荊州,東線戰事暫時擱置。孤欲下荊州,你等有何良策,可和盤托出,大家共同商議。”
諸葛明從懷中取出一只錦囊,遞給黃忠“你可引兵往樊城方向進發,地近樊城,再拆開錦囊,依計行事”
若他日丞相反悔,怪罪起來,那就百口莫辯,跳入黃河也洗不清了
幸好此時五大謀士早有商議,也有計策
荀攸代替眾人,躬身說道“臣等五人商議了一個計策,既不需要送質子入荊州,也不用牽羊擔酒送禮求和。只要一道圣旨入荊州,劉備便只好乖乖善待張遼,不敢加害。等我們克日攻下荊州,張遼便可獲救,重回軍中,為主公效力。”
“我等五人,連夜商議,得此妙計。丞相以為如何”
張飛的武功剛猛異常,他也甚為佩服,甚至私下之中,他認為張飛的槍法已經超越了當下的自己。縱然是年輕十年,張飛也不在自己之下。
“此計一出,劉備便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明明一萬個想要殺了張遼,卻又不得不好生看護”
話鋒一轉,大帳之內逐漸恢復生機。
“欲下荊州,必過樊城。前次南下,也是因為樊城攻打不利,更加上馬超在后方作亂,才致功敗垂成,無功而返。今次若出兵,樊城依然是必爭之地。”
程昱首先起身說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