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增兵合肥
魯肅此言一出,顧雍立刻感覺被針對,面色一沉,躬身說道“主公,事實未能確認之前,萬萬不可妄動刀兵。三軍發動,糧草器械,消耗巨大,且興兵犯境,影響惡劣。不如先等調查清楚,再做決定。若真如孔明所言,則我興兵討之,也是正當防衛,先下手為強。不致落人口實。”
孫權低頭沉思,不發一言。
魯肅轉頭看著顧雍,淡淡一笑說道“元嘆。為何曹操興師攻打我們,便是應該,便不怕落人口實。我們主公興兵,便如此戰戰兢兢了主公歷三世之基業,竟也如此的粗鄙微薄么又且戰機稍縱即逝。豈能等你慢慢調查,再做決定我只怕等我江東的斥候調查清楚,曹操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將我柴桑包圍的水泄不通了”
顧雍一時語塞,想要反駁,卻又不知如何開口,他驚訝于一向溫文爾雅,沉默寡言的魯肅,今日怎么突然伶牙俐齒,口若懸河起來了
諸葛瑾看著魯肅如此從容答對,瞬間仿佛看到兄弟諸葛亮的影子,往前走了一步,溫聲問道“子敬。曹操移師合肥,可有證據戰機不可錯事,我極認可。但顧元嘆的意思,不可輕信于人,妄動刀兵,也不無道理。戰事一開,兵馬、戰將、糧草,不一而足,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魯肅微微一笑,轉身看著諸葛瑾道“十數日之前,江夏大捷,東線主帥張遼一戰成擒,如今成了劉備的階下囚。兩萬轉移到合肥的曹兵,也被俘虜。難道他的信息,還不如我們何況荊州與江東,盟友也若非受諸葛聞德軍師所差遣,你弟諸葛亮也不愿來柴桑。”
魯肅說話之間,目光掃過眾臣,最后又落在吳候孫權的臉上“曹操兵馬掩殺,柴桑早晚歸屬他人。臥龍先生不忍看到江東淪落,所以才不愿前來”
這些話,正是昨夜諸葛亮見孫權的時候所說,現在舊事重提,魯肅正是在用諸葛亮之計,拿捏孫權。
江東之事,最后還是要孫權做主,若孫權意志不堅定,大事難成。
而孫權最為關心的,并不是何人得勢,何人掌權。而是祖宗的基業,如何能得以延續,自己的地位,如何能鞏固。
諸葛瑾語塞,轉頭看了顧雍一眼,仿佛在說如此重要的訊息,我江東竟然不知可見斥候碌碌無為,也許合肥增兵,確有其事,只是調查未明罷了。
張纮突然開口說道“諸葛亮之言,也是一面之詞,難道他說荊州已經擒了曹仁、夏侯惇、徐晃等曹營諸將,我們也信子敬你也太信得過荊州了劉備織席販履之輩,若不是靠著坑蒙拐騙,如何能拿得下荊州,如今與我江東平起平坐,還結為聯盟,簡直土雞變鳳凰”
太史慈在旁,聽到張纮如此說,心中有氣,冷冷說道“英雄不問出處大丈夫出身寒微,又有何不可昔日漢高祖斬白蛇起義之前,也不過是一個亭長。兵仙韓信,也有胯下之辱的時候難道他們二人的成就,便不如那些錦衣玉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紈绔么”
魯肅急忙伸手制止太史慈,轉頭望著張纮,淡淡說道“恐怕諸公還不知道,江夏大捷,乃是我江東大都督周瑜和關羽配合作為,難道連大都督周瑜的話,也信不得了么”
張昭低聲說道“然則也從來未見公瑾來書陳說此事。”
孫權忽然說道“公瑾一心為國,并無私念。他不貪賞賜,不慕功名,所以并未提及此事。這些孔明昨夜已經說過。”
“孤的大都督,卻需要讓一個外人來替孤澄清。公瑾辛苦在外練兵,朝內卻有諸多非議之詞。孤之過也”
孫權仰天嘆息,只覺多有對不起周瑜之處,心中羞愧難安。
兩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下。
魯肅心中著急,盼著孫權火速決斷,立刻動兵。然而江東氏族擔心柴桑用兵,地近他們的氏族,不但糧草花銷需要他們承擔,而且兵馬的沖擊,對于他們氏族的產業運營,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所以執意反對,不肯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