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附和說道“正是如此,他與我二弟云長性情相似。這最令我頭疼,卻又最讓我不忍”
諸葛明微微一笑,輕輕說道“主公放心,不出半月,我必讓張遼誠心來降,且日后見到曹操,與他不共戴天”
諸葛亮和劉備面面相覷,難以置信。但他們對諸葛軍師之能,奉若神明,既然軍師如此言說,想必已經勝算在握。
諸葛明招手喚孫乾到近前,從桌案的書札中取出兩封書信遞了過去,低聲吩咐如何投遞,又拿出一副錦囊“你回去之后,拆開錦囊,依計行事,散播流言”
孫乾凝神傾聽,將諸葛軍師的吩咐牢牢記在心中。一切囑咐已畢,孫乾將書信和錦囊放入囊中,拜辭了劉備和諸葛亮,轉身出府,執行軍師的命令去了。
諸葛亮和劉備百思難解軍師之計,望著諸葛明淡定自若的神情,心中疑惑重重。
宛城曹操的中軍大帳和曹丕的軍帳,只隔著兩百步的距離。
此刻曹操的手里和曹丕的手里,都收到了荊州諸葛聞德的來信。
但兩人的神態心情,卻迥然不同。
曹操看著來信,微笑說道“諸葛聞德來信,說文遠在襄陽寧死不降,已經絕食三日。他不忍如此忠義之人死在他手,愿意放他歸來。”
鐘繇鼓掌贊道“文遠真是好樣的寧死不降,眾將楷模。”
身邊的陳群聽了,面如火燒。明明自己并無錯事,但仿佛一切事都針對于他。因此低頭沉默不語。
程昱問道“諸葛聞德所以不敢讓文遠死在襄陽,并非憐惜他忠義,恐怕是唯恐劉備擔負起殺害漢室重臣的罪名吧不知可有什么條件”
曹操點頭微笑著看了看程昱“程仲德猜的不錯,我也不信諸葛聞德會如此的善心,輕易放過文遠。但他卻又不得不違心放文遠歸來。哈哈你們的封侯加官之策,終于讓諸葛聞德也束手無策了”
“可見諸葛匹夫,也不是神仙,并非不可戰勝。只要你我勠力同心,荊州可下,天下可定也”
曹操得意至極,一頓發泄之后。方才又重新拿起書信“諸葛聞德信中說,唯恐我們早已加害了張遼的親眷家屬,所以心中存疑,不敢放他回來。若我真心想要張遼,也不必遣質子入荊州,只需將張遼的親眷帶到新野,約定十日之后,在新野會齊,屆時張遼與諸葛聞德也到新野。只要張遼確認他親眷家屬齊全,并未遭害,諸葛聞德便當場釋放他歸來”
荀攸凝眉沉思,轉頭看著賈詡,低聲說道“莫非有詐但又似乎不像,沒有道理啊”
賈詡撫著胡須,沉思良久之后,點頭說道“新野已在我掌控之中,且距離宛城不遠,大軍隨時可以馳援。劉備兵少將寡,新野又非戰略要地,當無復奪之必要。”
程昱也說道“而且張遼的家眷送到新野,在許褚的掌控之中,萬無一失。就算他們想要搶奪,也要掂量掂量許褚的三千鐵甲虎賁的威力。再不濟,許褚也能順利后撤,或以掌中家眷為質,逼迫荊州撤軍。他們既然不敢加害張遼,那同樣不敢加害張遼的家眷”
曹操靜聽謀士之言,自己也低頭冥思,無論如何,都想不出諸葛明的信里藏著什么詭異的機鋒。
張遼乃是軍中戰將之魂,且經過諸葛聞德這封信的宣傳,張遼忠義之名更甚。若自己依舊疑慮重重,不肯答應荊州的要求,則與親手置張遼于死地無異了
這不但會寒了眾將士的心,更會在以后的征戰中,所有戰將萬一被俘,都會投降敵方,不再抗拒了。
“傳我命令,火速命人寫書前往許昌,命荀彧差人將張遼父母妻兒家屬,盡皆送到新野城去,交予許褚看護。”
“路上城中,都不可輕慢,好生伺候,衣食住行,務要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