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初時確實想到陳群,但轉瞬之間,念頭又從陳群轉移到了張遼身上。
張遼的武功、智謀,都是眾將里最出類拔萃的。曹操愛才,昔日呂布投降,曹操不允,于白門樓絞殺而死。部下八健將曹操殺其六,只剩下藏霸和張遼二人。而張遼更受他的器重,多年來形影不離。
可是如今,張遼的百余口家人皆死在新野,尸骨無存。而他為了保護許褚,保護長子曹丕,更是不落下斬殺忠臣骨肉的惡名,忍痛將張遼定位叛國投敵的逆賊,主動將這事攬到了自己的身上。
“他,應該對我恨之欲死了吧”
“我與張遼,從此不共戴天,再無相聚之日了”
曹操心中哀傷,默默說道。
對于張遼叛變,他并不知道詳情。雖然許褚和呂虔的信里寫的明明白白,昨夜曹丕私下里也跟他重述了一遍。
但曹操舊歷官場沙場的直覺告訴他,此事絕不是這么簡單。張遼叛逆之事,十有八九便是諸葛聞德所部的一個局。
但他不能說破,此刻他只能揣著明白裝糊涂,認定張遼確實已經背叛,不追查,不印證
“丞相,我愿與丞相分憂,共謀大計”
忽然曹丕的身后轉出一人,來到大堂中央,手指著末席鐘繇之下虛空的那個座位,高聲說道。
眾人視之,正是司馬懿。
曹操心情不錯,笑著說道“仲達,你不再茍了么在許都之時,你可不像今日這般魁偉”
司馬懿羞慚說道“幼稚可笑,猶若頑童。司馬懿愧對丞相大恩。”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的時候,曹操為司空,有意招司馬懿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朝廷風云飄搖,漢庭與曹府正在對抗之中,勝負難判,因此他便接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拒絕了曹操的招募。
至建安十三年,曹操為丞相,再次招司馬懿為文學掾,并對前往司馬府的使者說“若復盤桓,則收之”其意便是若再敢拒絕,便抓捕下獄
司馬懿畏懼,不敢拒絕,只好到曹府認罪,甘愿伏聽驅馳。
曹操卻并不重用,反而將他劃為世子府,命他教導世子曹丕。
曹操曾對曹丕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雖有大才,不可重用,更不可令其掌握軍權。你可盡得其才,而后廢之。
司馬懿風聞此言,便開始行茍道流,行事低調,盡斂鋒芒,儀容儀表也盡顯邋遢腌臜,似乎變成了個頹廢之人。
他固然知道以曹操的智商和見識,這些舉動并不能欺瞞。但他要的便是這種效果,讓曹操知道,他畏懼曹府
更讓曹操感覺,他也不過如此,并非深沉詭譎,反而猶如幼兒一般,做事一眼便能看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