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這五道虛影面容乍現的,還有平靜至極的淡淡話語。
似乎并不是對貿然闖入的李不仁說的,而是一段早已經記錄好的聲音。
“守丘仙盛德,敢謁后尗賢者。”
“既證無名,本為超脫。然道湮暗藏,吾等不可失肩頭之重。”
“偶得此良法,以影代身,可抵御滔滔劫難。”
“與君共享之……”
五道虛影,異口同聲。
接下來的,就并非尋常的聲音。而是宛若刻刀一般,直接將此法門烙印在被虛影環繞的李不仁身軀上。
沒有感到任何的痛苦,甚至也都沒有絲毫的異常。就好似,原本就屬于自己、但卻被塵封遺忘的記憶重新顯露。不是被傳授,而是再度“想起”。
直接省去了揣摩、學習、精通的整套過程。
既知之,便已是大乘!
不過讓李不仁感到有些遺憾的是,五道虛影之所以會主動傳法、是因為相當于一整個仙域的所有棋子齊至。從位格來講,幾乎等同于一尊無名真仙。故而,這位守丘仙是將所有的棋子,看成了一個整體。
鐫刻、烙印,也只是在這個整體上所進行。
李不仁所得,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這部只有無名真仙境界才能修行的秘法,也足以讓他大開眼界了!
“此法,名為【守丘漫筆】。”
“大洋之邊,有一蕞爾山丘,無有名姓。”
“盛德守丘,共百二十三紀。見潮起潮落,水生水消。每每心有所感,俱隨筆記之。光陰荏苒,漫筆遂成……”
李不仁梳理著腦海中的“回憶”。樸素的文字,仿佛描繪了一道孤寂的身影,一百二十三紀年以來,一直守在浩渺的大洋之邊。站在無名山丘上,眺望無盡海洋。與潮水共度的畫面。
“這位守丘仙,能夠以五道虛影、肩抗道湮之劫。他的實力跟境界,絕不像漫筆中自謙的這么簡單。”
李不仁長舒一口氣,似乎要從這短短幾行字帶來的滄桑歲月中掙脫出來。
“之前孫縹緲的傳音中,就有天羅紀的相關描述。紀,應該是仙界所用的歷法紀念。就是不知道仙界一紀,對應著玄黃界多少年。”
“但不管如何,想必百二十三紀,絕對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歲月了。”
“而需要耗費如此光陰,去一直鎮守的海與丘。定然也絕非普通意義上的大海與山丘。”
李不仁忽的想起了那本疑似孫縹緲所留書籍中,關于山與海的寓言。
“如果海是代表無限海的話,那么山,又是代表著什么的……”
這位守丘仙、盛德所留的漫筆,不僅僅簡單傳授了身留虛影之法。而是詳細無比的,記錄了守丘仙感悟出此法的整個思緒經歷。
此法并非忽有一日頓悟而成。
而是日積月累,于無窮遐思中精煉方成。
李不仁得此法,就好似“穿越”到了昔日的守丘仙身上,以他的身軀、神魂、念頭,重新經歷了一百二十三紀元的滄桑歲月。
縱使整日面對的只有山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