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對于圣者,這種程度的感悟也是筆極其寶貴的財富。
但是他們此刻卻是無暇顧及,只是專心鑄造穩固玄機環。
并無風波。
不知過去多久,一道新的、獨立于三圣之外的璇璣環,誕生在虛界中。
而場中守丘跟道德,神情在這期間也是接連劇變。
“原來如此、竟是如此!”
“凡道友此番還真之后所得造化,還遠在我想象之上。”
“果然唯有持真假之變者,才能真正明白其造化偉力。誰能想到,僅僅是一次回溯、就能從尋常圣者,一躍而成能跟三圣比肩呢”守丘輕嘆一聲。
“三圣修行無數載,方才有今日神通。而道友只需五百年輪回……這其中差距,實在令人動容。”
李凡笑著回應:“守丘相助,也是功不可沒。否則我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明悟山海之影”
相較于已經有過一次合作的守丘公,道德就明顯變得有些郁悶了。
“凡道友前番可是仗著輪回之利,幾度戲耍于我。”
“可我度你成圣,也是不辨之事實。”李凡不以為意道。
“哎……”道德竟無言以對。
守丘笑著說道:“若被這樣戲耍一番,就能證道圣者。我想山海間愿意者,不計其數。”
道德也不得不承認守丘此言乃是不折不扣的實話。
前塵種種,在談笑間皆一筆勾銷。
接下來,便是同心同德、三位一體!
“所以,凡道友計劃真的是救三圣”得知李凡內心想法的守丘有些意外。
李凡微微點頭:“此番我盡觀山海變化綱要,雖于總體,盡覽山海變易。但細微處,仍差太多。故而只得山海之影,難得山海之神。”
“于是我打算借三圣變量,細覽此段山海之變化。”
李凡指著前方,傲然說道。
“得一,便能得其全。若能有所明悟,便可反推整段山海。況且……”
“吾等可隱于暗處,盡窺三圣一切手段。性命危機之下,他們定然再無所隱藏。或許能知曉他們其中底牌。”
……
李凡闡述了他行此舉的原因。
守丘在思忖后,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為何不嘗試,反誅三圣”
“若能將連山、歸海、太易大道,吸入大道歸真殿堂之中,或可一舉定鼎、省卻無數麻煩事。”
道德感應了一番,微微瞇眼,替李凡說道:“凡道友是在怕。”
“不僅僅是三圣莫測神通。更是因為……”
“太易圣者另說,連山、歸海這兩位,頗有些難以揣測。”
李凡接著緩緩開口:“這也是我此番觀山海變化綱要才隱隱察覺到的。所謂連山、歸海,山海間并無此種道途。二者乃是因連山、歸海而成圣,而并非以連山、歸海證圣。”
“何以連山憑何歸海”
“這兩位最大的底牌,吾等從未看清過。”
守丘贊同點頭:“的確如此。”
李凡道:“三圣皆遠自山海分形之初,難以用常理揣度。或許曾得溟濛古物之造化,也說不定。若貿然直接將還真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