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鐘后,零號高地前沿觀察哨。
一團團的灰白色煙霧尚未散去,它們的存在讓能見度下降到了大約五、六十公尺,故而身處此地的兩名士兵選擇了側耳傾聽。
其中一人戴著一個小小的、套在耳朵上的鋁制喇叭,其能少許增加可聽距離,通常用于在夜間警戒,不過現在似乎也非常適用
最先傳入耳中的是汽油機的轟鳴聲與履帶的金屬摩擦動靜,隨后則是稀稀落落的腳步聲和說話聲。
兩名士兵非常默契,一人用力扔了個紅色發煙手榴彈出去,另一人則舉起了信號槍
不過有人比他們更快,另一個觀察哨已經打出了兩發紅色信號彈。
“看二紅”
“隊長,冒紅煙了”
兩發紅色信號彈即使在大白天也十分明顯,而徐徐騰起的紅色煙霧則更加顯眼。
“嗶嗶嗶嗶”
在哨子聲中,上百名士兵貓著腰、拎著步槍通過交通壕迅速進入了一線的主陣地,輕機槍射手檢查彈匣、重機槍射手打開機匣蓋檢查彈鏈是否順利搭上,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距離二百公尺劉啟冬隨即命令隊屬機炮排的四門64㎜迫擊炮以及各部的槍榴彈開火。
射擊諸元早就已經測繪計算好了,現在都被記在筆記本上,說打哪個區域就直接翻翻看即可,于是轉眼間十幾發迫擊炮彈就呼嘯著飛升,然后精準砸在那即將消散的煙霧中。
三、二、一全員自由射擊
迫擊炮彈和手榴彈爆炸的瞬間,零號高地上槍聲大作,栓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一齊開火,從遠處看去,小山崗上的無數槍口焰如同rgb燈帶一樣閃爍個不停。
先等爆炸物到達再開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己方單位中火力最強的兵器應該盡量最先被投遞到沒有防備的目標上。
這很好理解,如果先開槍,敵軍就馬上臥倒并尋找掩護了,這樣一來,之后才落下的炮彈的殺傷效果會大打折扣。
在六輛a9型巡洋坦克和五輛卡登洛尹德超輕型坦克引導下,突遭打擊的賴加爾團營a連和b連迅速做出了應對。
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射煙幕彈遮蔽其視野,伏地的英印軍拿出了各自的工兵鍬,開始就地挖掘臥姿散兵坑。
而坦克們不管有沒有明確目標都瘋狂的向大致方向開炮和掃射,以期能壓制守軍的火力。
同時,后方的十幾門榴彈炮和六門山炮也繼續按照初始諸元開炮。
密集的子彈和不斷落下的炮彈顯著影響了零號高地的防御,明軍士兵們在兇勐的火力壓制下難以動作。
而且與此同時,賴加爾營c連正在向高地的東南方向迂回,試圖在側翼發起進攻。
防御作戰不等于坐著挨打,消極防御是必須避免的,大都督府于至昌三十二年頒布的野戰條令中明確指出
「處于防御姿態之部隊,不宜被動應戰,須及早布置外圍哨戒與斥候,確定敵之動向,防備敵之奇襲。恰當情形下,將領可組織精悍分隊發動反擊作戰,以攪亂敵之部署。反擊作戰宜以奇襲形勢發動,晨、夜、昏三時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