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擊戰在戰役層面的核心是運動戰,盡量避免死磕與強攻。
古不帥在其著作中闡明,是由于德國在整體上處于劣勢才使用風險更大的閃擊戰,假如軍隊具備壓倒性優勢則無需如此。
倘若能一線平推、靠資源砸死對手,何必要冒險穿插迂回分割圍殲呢
美國大兵把咬了一口的巧克力隨手一扔,喝了一口可樂,對這個看法點了個贊。
“但是,戰車目標大,不易隱蔽部署,物資消耗很大,維護保障麻煩,組織指揮也很復雜。因此想要正確運用裝甲部隊、揚長避短并不容易,這方面的理論建設可能還需完善。”
在經過短暫的交流后,幾名軍官都很滿意,對周長風的表述與構想給予了充分肯定。
這幾人都興致盎然,大概是覺得他的言辭非常有價值,于是便一直交談了下去。
那名中校放下筆,推了推眼鏡,繼續問道“依你之見,我國戰車部隊之建設何如”
周長風目視前方,侃侃而談道“我國地形特征復雜,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且水網密布,道路條件不佳,嚴重制約了裝甲部隊的機動。再考慮假想敵的話,我認為裝甲部隊的建設方向應該是以中型、輕型、水陸兩棲戰車為主,重型戰車雖然不可或缺,但只需要少量即可。”
“唔我發覺你似乎更愛用輕型、中型的字眼來區分戰車種類,你覺得這樣更合適么”
“是的,我認為以任務性質來分劃戰車太一刀切了,輕型戰車可以巡洋、中型戰車也可以巡洋,重型戰車可以伴隨步兵,其它戰車也能,不是么戰車應該因地制宜靈活運用,而不是一開始就從設計上把它們限制死了。”
對于周長風的話語,那位準將澹然評價道“有理,此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靈活運用才是王道。”
這年頭,不少國家都是以任務性質來分劃坦克的,其代表就是大英帝國,他們把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前者裝甲厚,機動能力差,用于伴隨步兵作戰;后者裝甲薄,機動性能強,用于機動作戰。
大明亦是如此,兵部將這兩種任務性質的坦克稱為游擊戰車和攻堅戰車,還是很形象的。
這種分類方式不能說是錯的,只能評價為比較古板,受限于時代背景,誰也不知道對錯,世界各國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接下來,那名一直沒開口的中校也提問了,他是兵部軍器局的文職,問的問題也是跟武器裝備有關的。
步槍、手提機槍、自動槍、輕機槍、重機槍、高射機槍、戰防槍等等,一共十幾張表格,從多方面詳細調查反饋。
周長風大力夸贊了vz35重機槍的優秀性能,稱其表現極佳,非常適合確定為下一代重機槍。
在這場述職匯報結束后,幾名軍官和打字員都陸續離開了,但那位國字臉的上校卻在出門前停下了腳步。
他回頭笑了笑,說道“好小子,這回讓你大出風頭了啊,可算沒埋沒人才。好好治傷,等過些天哼哼”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