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隨著通信手段和交互技術的發展,可以肯定的是攻防作戰模式會轉向空地一體化,立體統一、空地協同。不過那個層級太高了,只能說是個展望。眼下,咱們努力實現一定程度上的配合就不錯了。”
“這我覺著有些太超前了我覺著不太現實啊。”
見沐煜面露疑色,周長風隨口道“我不是說了嗎,這是對未來的展望,如今受限于交互手段是肯定達不到的,但可以參考啊,我建議你們空軍以后弄一種專門的空地引導車,協同小組可以搭乘著伴隨地面部隊前進,這樣溝通效率會高很多。”
前者點點頭,沉吟道“這個啊,從去年開始就在摸索試驗了,如此一個小組估計在三到五人,車載電臺在考慮單極子鞭狀天線、半波振子天線其余的進展我就不清楚了。”
空軍的任務模式實際上是取決于這個軍種的定位和建設思路,不同國家不一樣。
譬如蘇德航空兵就可以算作廣義上的戰術空軍,其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為陸軍而服務的,多以近距離支援和戰術轟炸任務為主,戰略轟炸雖然有,但不多見,空中打擊是閃擊戰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英美航空兵則可稱作人們喜聞樂見的戰略空軍,廣泛裝備avro691“蘭開斯特”、b17“空中堡壘”、b24“解放者”等等四發重型轟炸機,除了戰術轟炸任務以外還經常性組織大規模的戰略轟炸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打擊。
當然,這其實是后世的人們站在歷史制高點所做出的點評和分類,當下各國對這方面的概念可沒有統一的定義,大家只是按各自的需求對航空兵部隊進行建設。
早在二十年前,大明就有人提出建設專業的遠程轟炸機單位,構想在戰時可以對沙俄的庫茲巴斯工業區進行轟炸。
而隨著航空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重型、遠程轟炸機的發展出現了可行性,故而大明軍部便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提出了包括“打擊西伯利亞鐵路樞紐”和“打擊烏拉爾工業區”在內的一系列構想。
同時,秋明、葉卡捷琳堡、鄂木斯克、托木斯克等城市亦是計劃中的轟炸目標。
作為沙俄的工業精華,烏拉爾工業區云集了鋼鐵、汽車、飛機制造部門,而庫茲巴斯工業區則是煤炭、石油、重型機械生產的重地,對這些地方進行轟炸的效果絕對是可觀的。
在結束了這一天的草稿敘述和修改以后,周長風和沐煜借著興致繼續聊起了戰略轟炸。
后者有些期待地說“據情報所言,前年的時候,美國陸航招標了能夠遠程飛行的大型轟炸機,波音公司的產品性能最佳,不過由于價格昂貴而沒大量采購。空軍這邊聽到風聲以后也琢磨著跟進,今年應該可以首飛吧。”
“遠程轟炸機”周長風想了想,問道“密級很高吧我一點消息都沒聽說過。”
“那是自然,招標是公開的,但是具體進展卻保密至今。”
“嗯,希望早點出成果吧。”
前年春季,美國陸航發出了關于重型轟炸機的招標書,要求攜帶2000㎏炸彈飛行8000㎞,這意味著可以橫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這是一個側重于可行性驗證的計劃。
但這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因而陸航在次年調整了要求,攜帶900㎏炸彈飛行3000㎞即可,勝出者可獲得至少二百架的大訂單。
道格拉斯、馬丁、波音等公司都參與了競標,其中表現最為優秀的就是波音公司的產品,然而由于其采購價高達二十萬美元,是其它公司產品的兩倍,囊中羞澀的美國陸航最終選擇了道格拉斯的b18轟炸機。
不過,由于波音的產品過于優秀,糾結再三的陸航最終還是咬牙采購了十幾架,編號為yb17。
美國人的動作無疑刺激到了大洋彼岸的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