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鍛式水壓機,顧名思義有一個模具,里邊放進胚料,然后合上模具,施加壓力以后就能把胚料壓成想要的形狀。一般適合加工重量稍小、需求數量較多的零件,例如合金鋼板、飛機部件、蒸汽輪機部件等等,因為好不容易造出來的模具不可能只用幾次。
歷史上東瀛島國為了建造大和級戰列艦,不僅擴建船塢和船臺的長度,還給造船工業添置了大量新式設備從德國購買了一座15000噸的水壓機和三座70噸平爐來制造460㎜艦炮和優質裝甲鋼。
而德國人更為生猛,為了航空工業的擴產,制造飛機的鋁合金鍛件需求量非常大,所以他們研制了7000噸的模鍛式水壓機,接下來又建造了史無前例的一座30000噸水壓機,以及三座15000噸模鍛式水壓機。
除此之外,僅有英國在大戰之前建造了一座12000噸模鍛式水壓機,其它國家至多只有萬噸級自由式水壓機。
以量取勝的美國人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爆出了一百多座中、小型模鍛式水壓機,但其中最大的也不過5000噸。
那位小個子中年人嘆道“巨型壓機建造不易,耗時費力,若想提升整體工業實力,必須抓緊時日多建幾臺嘍。”
幾十年前的啟元7893年,人類歷史上首臺萬噸級自由式水壓機竣工于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
這種壓力巨大、施壓過程穩定、生產效率較高的壓力機器很快取代了老式的蒸汽錘,成為西方工業制造高質量的大、中型部件的關鍵設備,也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
時至今日,全世界統共只有四十余臺大于5000噸的大型水壓機,而萬噸級水壓機則更是屈指可數。
為了擁有這一能力,大明早在三十年前就引入了首座4000噸水壓機,之后很快就掌握了4000噸及以下的自由式水壓機的自主生產能力。為了滿足需求,幾家重型機械公司陸續建造了三十余座4000噸、2500噸、1000噸的中、小型水壓機和油壓機。
而萬噸水壓機的引入則是在至昌二十二年,工部授意官營的太平府鋼鐵廠馬鞍山向法國奧伯杜瓦公司訂購了一臺,歷時四年建造完畢,等到萬里迢迢運達以后投產都是二十七年了。
接下來工部上疏建言自研自造,準奏以后的工部通過多方游說,從諮政院那兒獲取了巨額資金,財大氣粗的選擇兩條腿走路研制的同時再訂購一臺。
不過由于自身規模和產能有限的緣故,捷克斯柯達公司的交貨速度非常之慢;至昌三十二年,大明自研的“萬噸”級水壓機都已經測試完畢投產了,捷克人還在苦惱于如何把那個大家伙拆成零件運到港口裝船。
但事實上,因為當時急功近利的風氣非常普遍,渴求風頭和獎勵的研發團隊也受到了外部、內部的多重壓力。
這導致那座“萬噸”級水壓機存在諸多瑕疵,橫梁與立柱設計不合理,全功率輸出時壓力施加過程不平穩。第二次試運行就出現高壓閥門損壞的事故,高壓水激射而出,致使二死七傷。后來,人們將之修復以后繼續使用,但只能將之限定在8000噸以內。
皇帝很不高興,認為這是嚴重的瀆職行徑,亦算變相的欺君。
所以,當年奉命督辦此事的工部右侍郎至今還在監獄中,刑期還剩兩年之久。
算上近些天剛剛投產的,時至今日,大江南北統共矗立有三座萬噸級自由式水壓機;向德國德瑪格機械公司訂購的11000噸模鍛式水壓機也已經在漢堡港裝船待發了。
作為集眾多先進技術于一身的實驗艦,龍朔號戰列艦已經驗證了諸多技術成熟、合理與否,大明海軍關于下一級戰列艦的規格要求已經大致草擬完畢。
但是新式戰列艦要搭載什么級別的主炮,海軍內部的分歧很大。
一派提議直接上十四寸448㎜,但反對方認為這會使排水量大增,造價飛升,不劃算;另一派認為十三寸416㎜足矣,威力十足,也不好太貴;也有少部分人覺得對現有的十二寸半400㎜主炮稍作改進即可,性能也不弱,綜合來說性價比最高。
雖然大明海軍內部仍在撕逼,但大明的工業部門已經做足了準備,靜候甲方大爺們的要求。
十四寸都并非極限,十五寸480㎜主炮在理論上都是可行的。
當日,下午。
今年的中秋佳節對于周長風來說稱得上是好事連連。
或許底層百姓并不關心什么國之重器,但是對于自身利益與國家實力綁定的肉食者們而言,這確實是值得慶賀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