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借左壓右;諮政院
“報,暴徒無一例外全部斃命,但那兩名內應都沒死。”
“被擄的職工呢”
“一人被流彈所害,其余四人多少都有些剮蹭的小傷,不過沒有性命之憂。”
聞聽最終結局還不算特別糟糕,警務司郎中心中的大石頭落地,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轎車四人、小型廂式貨車八人,十二名全副武裝、準備充分的家伙全部因為頑抗到底而被擊斃,不過兩個廣播公司職工中的內應卻選擇了投降。
二苯氯胂毒劑對被挾持的幾名職工也造成了一些連帶傷害,好在影響輕微,及時的救治使得他們可能幾天便可恢復如初。
讓周長風哀嘆和惋惜的是,一名偵察隊四排的下士在近距離交火中被子彈擊中心臟而陣亡。
只能說這就是熱兵器時代的殘酷之所在了縱然是訓練有素的精英戰士,依舊可能被剛學會開槍的普通人一槍打死。
這要是放在冷兵器時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哪怕一個軍士不披鐵浮屠那樣的重甲,只穿普通的札甲或鎖子甲,普通人一刀砍上去可能也就留個印子罷了。
這件事終于落下了帷幕,然而,正當京城上下剛松了一口氣之時,異況再起。
剛了結完一樁大案,現在無疑是高度緊張的人們在心理上最為疲倦、松懈的時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當天晚上,華蓋殿大學士、財政閣臣李光遠的宅邸遭到了突襲
亥時,一輛卡車不顧巡警們的攔阻,徑直撞塌了院墻。其上裝載有四個大汽油桶和十幾袋硝銨化肥,它在沖進院子以后轟然爆炸,并引發了巨大的火災。
駕駛者在中途跳車,并隨后被趕來的巡警當場抓捕。
根據審訊結果,襲擊者供述因為閣臣的宅邸守衛得很嚴密,只靠幾個人拿槍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他們想到了這個辦法,又因為到了晚上目標很可能會回西廂房就寢,故而選擇在亥時實施突襲。
但是他們錯誤的估計了院墻的堅固程度,所以卡車只是勉強撞塌了院墻,速度大減,還未駛到西廂房就在院子中提前爆炸了。
而且因為硝銨化肥比較鈍感,不易完全引爆,所以十幾袋化肥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一小部分。
由此,李光遠得以逃過一劫,只受了輕傷。
同樣遭到刺殺的不止他一個,另一位名為梁益謙的大同黨人議員亦遭突襲,不幸身亡。
議員的宅邸自然沒有閣臣那么嚴密,只有區區二、三個護衛罷了,四名早有預謀的襲擊者悄然翻墻進院,然后沖進廂房中開槍打死了正欲就寢的梁益謙。
之后,他們四人與護衛、趕來的巡警展開了激烈交火,前后一刻鐘的時間里互射了幾百發子彈,最終寡不敵眾被全部擊斃。
堂堂大明帝國的首都卻在短短一天的時間發生了三起針對性極強的滔天大事,影響實在是惡劣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