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公司的那兩個內應、襲擊蘇榮集團董事的襲擊者、刺殺諮政院議員的刺客等等共計五人均被關押于此。
而今天,正是官府通報要行刑的日子。
紫竹林監獄外擠滿了抗議的人群,放眼望去盡是高呼著“降罪”的右派黨羽,以及被鼓噪起來的市民們。
如果不考慮朝政,單純遵循如今的大明刑律進行判決,這幾人肯定是死路一條。但近來局勢如此之緊張,多少影響到了刑部的判決。
應天府刑廳的幾位推官、刑部的侍郎和郎中的家中收到了雪花般寄來的信件,有懇切求情的、有據理力爭的、有恐嚇威脅的。
不乏有人群直接在官署外集體請愿,乃至連這些官員們的宅第也時常被圍堵。
直接或間接參與判決的官員們無疑因此承受了莫大的壓力,畢竟懼怕報復也是人之常情。
雖然大家拿不定主意,但皇太子的態度卻極為堅決,要求一定要依法判處極刑,不可受民間輿論左右而減刑。
皇帝默許了他的堅持。
因此在幾天前,當“參與者皆被判以極刑,決不待時”的消息被刑部公布以后,民間輿論一下子就炸開了鍋。
各大報紙之間例行公事的譏誚和相互抨擊可謂不值一提,因為許多家表露出贊同這樣處置的報社遭到了惡意的沖擊、打砸,乃至縱火。
大明各大州府的游行規模也因此攀升到了新高度,十一月九日,有至少五萬之眾的市民走上京師應天府的街頭參與聲援和抗議。
那天夜里,周長風在應天武學的舊友、何誠所屬的第四步兵師發生了兵變大約四十名士兵被三名下級軍官所慫恿和鼓噪,在他們仨的帶領下試圖離開駐地前往紫竹林監獄,實施劫獄計劃。
但是他們的行蹤敗露,很快被聞訊趕來的明軍大部隊所彈壓,三名軍官二人投降一人自殺。
而在如今這行刑的日子,誰也不敢想象到底會發生什么事。
刑部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遭遇劫法場。
除了荷槍實彈的法警與憲兵之外,還有翊安軍的一個隊與四輛二八式裝甲車參與護衛,可以說是從未有過的護衛力量了。
臨時法場設在鐘樓、鼓樓附近的安仁大道旁邊,載著死囚的囚車、坐著法警的警車、站著士兵的卡車,二十多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在前二后二共四輛裝甲車的護衛下緩緩南下。
然而就在車隊即將到達時,忽然有五個白色的身影從路邊看熱鬧的人群中沖了出來,然后跪在了道路中間,他們的手中都拎著尖頭短刀。
車隊停了下來,很快,十幾名法警和憲兵就如臨大敵似的靠了過去。
只見五名青年都身穿單薄的白色袍服,寒潮席卷江南之后的金陵氣溫已經有些寒冷了,這五人顯然也被凍得不輕,身子顫抖、嘴唇面龐發青。
“你們幾個干什么”
“立馬退到邊上去”
“把刀子扔掉”
憲兵和法警們在接連厲聲吼叫。
為首的一名青年振聲喊道“他們五人功莫大焉,點醒了世人,罪不至死可官府卻這么冷漠的處置義士,實在叫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