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受不了就走人;三方密談
至昌三十七年的最后一個月對于周長風來說相當平淡,每天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乏味。
與明軍條令規定的一致,例行訓練是雷打不動的練三休一,但是因為陸戰一團較為獨立的性質給予了周某人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
毫無疑問,軍隊的凝聚力是綜合戰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升麾下的戰力也好、為了更順自己的心意也罷,他在這方面可謂絞盡腦汁。
目前他所嘗試的調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一支美軍單位的啟發,在他學習過的戰史中,這支被只言片語一筆帶過的單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大戰期間成立了四個名為突襲營的精銳兩棲單位,其中第二突襲營在馬金環礁的戰斗廣為流傳。
其創立的起因是曾經前往中國考察的卡爾森少校撰寫的提案,他建議組建一支類似于英國突擊隊和中國游擊隊的特殊力量。
在得到批準以后,幾個營被陸續建立,而卡爾森少校則擔任第二營的指揮官,大權在握的他非常大膽地采用了與尋常美軍截然不同的訓練和組織模式。
卡爾森少校根據他的見聞,參考了平等的軍隊建設方法,在第二突襲營確立了與傳統觀念迥然不同的思想概念。
軍官們所擁有的應該是責任而不非凌駕于士兵之上的特權,他們的領導方式應該是共同協商,而不是僅根據軍銜高低決定誰說了算。士官和軍官們從而可以一起改善部隊狀況。
在具體細節上,第十八集團軍的政工工作給卡爾森少校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一定程度上效仿之,規定在周五的晚上組織召開全營大會,所有官兵都可以對戰局、時政、部隊情況的問題暢所欲言,任何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人們認為這是▇▇主義和民主主義的結合,引起了軍界、政界的軒然大波。
除此之外,卡爾森少校還在第二營推行思想教育,他把這個舉動叫做“獲得信念”,從而讓全營官兵都清楚自己在為何而戰。
他確定了一個新單詞作為口號gungho,用以宣揚“共同合作”的思想,這個詞語被廣泛應用,最終出圈,成為了美國人慣用的俚語之一。
卡爾森的第二突襲營的例子可以說很合周長風的胃口,這至少證明即使在意識形態迥異的地方,應用一點那啥軍隊建設思路也是可行的。
但也只是一點而已。
不過即使只是少許嘗試,明軍的等級制度之森嚴和官兵對立之顯著仍然給周某人增加了極大的麻煩。
軍隊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在整體上是趨于保守的,尊卑等級觀念也最為頑固人人有話語權,豈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質疑、違抗命令
因而,即便士農工商四民平等的思想已經在被民間接受了大半,可明軍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老樣子。
許多軍官完全不理解這樣的舉措有什么意義,時常在私下抱怨和吐槽,而士兵們在欣喜之余,卻因為早已習慣了以往的尊卑等級制度而不太放的開。
以小見大,可見一個僵化的團體在改革的時候是多么的困難。
“少他媽的給老子怨這怨那,你們要是不樂意在我麾下也行,那就立馬走人。”
“天下人才濟濟,多少人巴不得轉來海軍,別說你們四個了,就是四百個也能招到。”
“誰想走出列,我給你們一一寫舉薦信,如實寫,不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