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正酣的炮手們頗為不滿,不免抱怨了幾句。
這架四引擎的大飛機在低空又盤旋了一圈,然后才調轉方向緩緩爬升高度,向著來時的地方飛去。
大約半個小時后,空軍第二〇輕轟炸支隊的六架雙引擎轟炸機也飛臨此地上空。
直入云霄的滾滾黑煙成了最好的指示標,六架轟炸機以整齊的兩個品字形編隊勻速掠過。投彈倉門打開,在掛彈架上碼放整齊的八枚100㎏航空炸彈一個接一個落下。
彈體頭部的小螺旋槳在空氣流動的作用下快速旋轉,與之相連接的一根螺桿隨著轉動逐漸旋出,全部旋出后,本來被螺桿阻擋的撞針就會歸位,引信至此進入待發狀態。
“轟轟轟轟”
六架轟炸機總共投下了三十六枚殺爆彈和十二枚燒夷彈,除兩發啞彈以外,余者全部起爆。
從投彈手的視角來看,下邊那被黑灰色煙霧所籠罩的谷地中閃爍起了一團團火光。
一閃而過的,是普通的殺爆彈;持續閃爍的,是燒夷彈鋁熱劑反應時施放出耀眼的白光和極多熱量,近三千度的高溫足以熔融鋼鐵
橫七豎八的尸體被不完全火化,成了一團團焦炭似的玩意;
遺落的步槍槍管被炙烤得扭曲變形,木質槍身和槍托起火燃燒;
子彈的底火被高溫所誘爆,像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作響;
地上的斑斑血跡和一灘灘血泊也被迅速蒸發,水汽彌漫。
至此,這處原本有可能會成為明軍眼中釘肉中刺的營地不復存在,被從地球表面徹底抹除了。
當天下午,愛知縣邊界。
陽光和煦,草長鶯飛,這是個不錯的日子,置身于丘陵中讓人感覺無比的放松與閑適。
盡管直線距離僅有十二里而已,但實際過程中顯然不可能走直線,在坎坷的山巒里東繞繞西繞繞,花了半天時間才總算趕到了預定的接應地點。
原本所擔心的被大規模尾隨追擊的情況并未發生,內部存在分歧、又被多方位的凌厲攻擊攪和得七零八落的抵抗軍哪兒還有余力來追擊這股精銳小隊
從初始目的上來說,執行接應任務陸戰一團是白跑一趟,但好像也不絕對
“報,前哨回報,前邊有地方兵馬的巡邏隊。”
打頭的尖兵們的發現讓蔡治琛有些疑惑,所謂的“地方兵馬”指的就是兵庫、和歌山、福井、愛知等地的藩鎮軍隊,比如愛知、和歌山這兒的就是安濃津藩。
正當蔡治琛糾結于就這么大搖大擺地走過去還是繞遠路的時候,前邊又傳來了消息已經看到了前來接應的陸戰一團,而他們正在和那支數十人的巡邏隊相互責問。
啊哈
猶豫了幾秒,他下令全隊向南繞行二里路,以免被這支巡邏隊所發現。
倒不是為了遮掩“有明軍地面部隊越界”的事實,而是為了避免儀鸞司這支特別行動單位暴露存在。
由于在當年瓜分狂潮中被美國人所占據,此處藩鎮軍隊自然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時至今日,除了在名義上無法直接指揮藩鎮軍隊以外,美軍的實際地位其實與在殖民地菲律賓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