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提前擴編;中風
這時候的周長風正在走神,浮想聯翩,臆想未來有了兒女的情形。
兒子該取什么名、如果是女兒又該叫什么
不論怎么說,自己的女兒將來一定會是個大美女
“咳咳”一名文職少校大聲干咳了兩下,這才讓他回過神來。
前邊的那名上校還在繼續說著,“多管火箭發射器縱然精度不佳,散布頗大,可其卻能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火力投射密度相當可觀,用于壓制灘頭淺近縱深的敵軍十分有效。這是咱周長風、周克行所提議的,因為艦船只起一個搭載平臺的作用,不必專門為之設計,以舊船改造就足堪使用了。”
因為火力支援艦的技術含量和建造難度都很低,所以海軍只是從武漢陸軍兵工廠訂購了一批特制的144㎜十五聯裝火箭炮。
同時又命令杭州海軍造船廠把瀕臨報廢的三艘六百噸級太平級驅逐艦進行了簡單翻新,拆除全部的艦炮與魚雷發射器,安裝上七座火箭炮。
火箭炮是現成的,大明陸軍裝備有式144㎜七聯裝火箭炮,呈蜂窩狀排列。現在依照海軍的要求,兵工廠將發射管排列為橫五豎三,變為箱形的十五聯裝。
火箭炮本身的技術含量不高,核心是火箭彈。
作為世界上最早服役的現代火箭推進武器,明軍的火箭彈采用發射管發射,而非導軌。在發射管內時,四片尾翼處于折疊狀態,離管后自動彈出展開,從而穩定火箭彈的飛行。
這是兼顧成本和精度的方式,事實上兵器研發廠商還嘗試有另一種穩定原理自旋穩定。
采用這種原理的火箭彈底部沒有尾翼,其尾部噴管分為多個,各有一定的傾角。
這樣一來,噴射出的火藥氣體在推動火箭彈前進時,還會讓它自身高速旋轉,以陀螺效應來獲得定向穩定。
這種設計的火箭彈制造成本要高一些,陸軍方面認為火箭炮本身的特點就是“強在火力、弱在精度”,為了改善一些它的先天缺點而付出大量成本代價這并不劃算,故而還是選擇了折疊尾翼火箭彈。
一艘登陸火力支援艦共有7x15個發射管,可以在不到十秒的時間里向目標傾瀉百余枚144㎜火箭彈。
這幾乎相當于四個裝備六英寸級榴彈炮的炮兵營的投射強度,火力之迅猛毋庸置疑。
至于平臺本身,老舊的太平級驅逐艦是至昌十五年的產物,當時歐戰如火如荼,而遠東地區的大明卻在淡定的兜售軍械,這一級驅逐艦除了大明海軍自己留用十二艘之外,其余三艘還售賣給了意大利。
標準排水量620噸,四座油煤混燒鍋爐和兩座三脹式蒸汽機可使之達到29節的最大航速,搭載一門112㎜艦炮、三門80㎜艦炮、兩座雙聯裝448㎜魚雷發射器,以及若干重機槍。
時間過去了這么久,這些老舊的小型驅逐艦早就研究退居二線,作為巡防艦使用。
而今更是準備徹底報廢了,一部分直接回廠拆解,另一部分改作無線電操控的靶船供海軍進行炮術訓練。
能被改造為登陸火力支援艦倒是讓這些見證了歷史的老舊戰艦有了發揮余熱的時機。
她們在服役期間沒有發生假想的捍衛帝國海疆的戰斗,和平安逸地度過了自己的大半生,最后卻要在遲暮之年以另一種形式參與復興天朝的行動
攻守之勢早已易形了。
隨著這場會議進入尾聲,眾人都已經即將平平無奇的收場,心思都飄遠了。
但是,兵部海軍處僉事的幾句話卻瞬間把所有人的注意力給拉了回來。
“最后要提的是,陸戰隊現有的規模依然只能應付基本需求,沒法滿足更多情況。能獨立作戰的單位少說也得有三個吧,如今僅有倆,而且規模還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