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驚一乍與懲罰威脅則更有可能擊碎被審訊者的心理防線。
不過,因為這幾人對此早有預料,盡管免不了高度緊張與懼怕,但依然一口咬死不知情,亦或是全程閉口不言保持沉默。
無可奈何的法國人最終放棄了審訊,離開的時候,那感覺仿佛劫后余生一般,船長等人的衣衫都汗濕透了,海風吹拂而過,禁不住打了一個冷顫。
對于法國人的白費勁,幾名英國專員不免有些輕蔑何必這樣大費周章直接偽造供詞不就好了
就這樣,在第二天,法國駐應天公使館向外務司提出了抗議,并附上了承安號的一系列照片和這段時間搜集到的證據。
因為內部變故,大明朝廷最近忙的不可開交,官吏們的心思多半都放在調整各自的關系網,所以對此的反應十分遲鈍,直到次日才把消息傳遞給內閣。
“明垠你曉得不,前兒法國人截停了一條運礦的商船,現正在扯皮。”余慎華一邊說一邊提筆寫著什么。
“截船什么船”
“賣給德國人的礦。”
“噢,那又何妨不認賬便是。”李光遠完全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簽訂協議的時候,英法兩國才是弱勢方,是他們希望以最小的代價來維持對本國有利的狀態終止對德出口資源,還有承諾不侵犯南洋地區。
既然缺乏強硬手段來反制對方失信,那就休怪對方不遵守協定了。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列強的信譽只有在符合本國利益時才有效。
內閣的決斷是暫時不予理會,再觀察一下英法的態度。
朱士堰認同內閣的做法,“英國人大抵要重新審時度勢了,須得多多留意他們的動作。”
顯而易見,英法雙方都遠遠低估了大明的野心,將日本拱手相讓完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好像給一頭餓狼扔了一小塊肉,無法讓其停下腳步。
現在屬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也不盡然,畢竟如果在日本問題上不讓步的話,恐怕在之前,就已經爆發直接沖突了。
一如皇帝所想,精明的英國人迅速做出了應對。
在唐寧街的首相官邸,經過兩天時間里的幾次會議,大臣們對于遠東地區的情況達成了新的共識。
馬來亞、婆羅洲對于大英帝國的確十分重要,但總體戰略仍然得優先顧及歐洲。
基于這一點,英國方面此前一直力求以最小的代價穩住遠東地區的形勢,能不增兵就不增兵,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歐洲。
畢竟大英帝國的軍力和經濟已經遠非從前那樣笑傲天下了,必須得有主次之分了。
可現在,大明的一系列所作所為迫使英國方面調整戰略,增強遠東地區的防務,認真對待愈發強烈的威脅。
除了積極聯系美國人,英國人隨即開始考慮部署一支新的艦隊。
在歷史上,隨著日本威脅顯露無遺,英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決定部署z艦隊,停留在亭可馬里斯里蘭卡島從而對日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