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這兒待了幾十年之久,現在居然要搬走給別人騰位置,顯然官兵們都有些不情愿。
“麻煩你們了,好端端的一整個師說調就得調。”
“客氣了客氣了,之前我就料定得搬走一個,不是咱們就是第四師。”
對于拎著一箱子名酒親自登門的周長風,第三師師長李良駿十分熱情,唯恐招待不周。
下邊的官兵們不情愿,但他們這些將領卻是對其中的緣由心知肚明的,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得知兵部要求第三師在八月三十日前離開,周長風不禁吐槽道“讓你們在月底之前搬走期限這么緊,弄的跟趕人走一樣。”
李良駿苦笑了一下,“倒也不麻煩,小件東西三兩下就帶走了,大件東西不好搬就留著唄,反正留給你們也一樣嘛。”
“按慣例的話,新兵九月份才會陸續到,我部其實沒那么著急。”
“早遷入、早收拾嘛,你們之后可得加緊操練了,時間不等人咯。”
維持基本社交關系是必須的,奈何此前周長風在這方面一點兒也不上心,如今想在段時間內彌補回來倒也沒那么容易。
除了來第三師這兒小小的交流一下,他今天還打算順帶去一趟應天兵工廠,把恒光公司出品的沖鋒槍向兵工廠展示一下,看看后者的態度如何。
根據如今的戰備工作進展,各大兵工廠都在準備以多余的、新購入的機器組建新的武器生產線從而擴充產能了。
三四式沖鋒槍自然也在其中,根據周長風前些天打聽到的消息,至少應天兵工廠明確要再組建一條三四式沖鋒槍的生產線,這樣便可將其產量由月產六百支翻倍。
這顯然是極不劃算的。
生產線這東西一旦組建完畢開始投產,那就不宜立刻中止,否則便是妥妥的浪費寶貴的資源與時間。
例如物美價廉的3沖鋒槍1822在四二年定型、四三年量產,可昂貴的1沖鋒槍5570直至四四年底才逐漸停產。
“戰爭機器一旦開動就難以停止”的道理在這方面也是適用的。
和慣于鋪張浪費、只喜歡好東西的軍隊不一樣,大明的軍工部門一向都是精打細算的。
所以才能看到一些老舊玩意仍然被改一改繼續發揮余熱,將近二十年前的一九式步兵炮被改作坦克炮、二十多年前的一二式山炮也被改作坦克炮,雖然性能肯定不如設計制造全新型號,但卻節省了大量資金,還能使用數不勝數的庫存炮彈。
軍工部門可以說是勤儉持家的標桿典范,奈何軍隊卻截然不同,軍隊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自然喜歡吃好的、喝好的、用好的。
尤其是不少青年官兵們沉浸在天朝上國地大物博的自豪感之中,缺乏對當今大明生產力的理性看待。
當年明成祖遠征漠北之后班師回朝,嫌麻煩的明軍一路上遺棄了難以計數的大量輜重與兵器,以至于返京以后朱棣不得不令人組織民夫再去把它們撿回來。
這是古時候的情況,現如今亦是如此。
之前平定日本的時候也屢次出現相仿情況,周長風偶爾能在報告中看到后勤軍官抱怨前線單位浪費彈藥,還有“某排巡邏結束后嫌攜帶的彈藥和干糧太重,就把它們一把火燒了,然后輕裝回營”的情況。
這大概算是帝國主義列強的通病了,畢竟沒經歷過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