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沒事吧”夏筱詩有些憂慮的看著面前一副后悔之色的周長風。
“離譜,白忙活了”周長風苦笑了一下,“好吧,也不算白忙活。”
自永樂年間確立內閣制度以來,內閣一直是大明的最高顧問機構,理論上它并沒有任何決策權力,內閣的票擬不經過皇帝蓋章是無效的。
除非有內閣首輔能和掌印太監串通一氣,且皇帝或皇太后不干涉,張居正掌權時期就是如此。
但如今的內閣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內閣了,它在憲政之后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的最高行政機關,為朝廷之首。
而作為國家元首的皇帝仍需有顧問隨時供咨詢專業問題,就像美國總統有經濟顧問、安全顧問之類的私人班底一樣。
于是,待詔一職就被重新拎了出來,充作如今大明皇帝的顧問。
“待詔”顧名思義,等待詔令,在最早的時候其實就是顧問「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辭經學之士及醫卜等有專長者,均待詔值日于翰林院,給以糧米,使待詔命。」
不過等到明朝時,待詔已經演化成了翰林院的一個低級官職了,從九品,負責校對文書。
現今讓它重回千年以前的初始用途,倒也算返璞歸真了。
畢竟是皇帝身邊的人,影響力不小,所以周長風就十分之郁悶,要是這道制書早些天下來,自己哪兒還需要忙里忙外
雖然確實是力所能及的事,但像這樣事必躬親真的很累。
這時候夏筱詩忽然想到了什么,“對了先生,先前這制書送來的時候,行人司讓咱們準備搬家,以后得去皇城邊上住。住處在里仁街說是已經在收拾了,過兩日便能直接住進去。”
“搬家”正在咕嚕咕嚕喝水的周長風聞言便放下了杯子,“好,那抓緊收拾一下,帶些衣服鞋子什么的就行了,其它東西那邊估計都有。”
“還有,他們說林溪是外國人,建議解約辭退,留用的話得轉交給錦衣衛再審查一回。”
“正常。那她同意受審不”
“當然咯。”
紫禁城,中國皇帝的“家”,一個在普通人看來神秘且莫測的地方。
從古至今從來不乏尋常百姓對它的各種想象,比較經典的就是皇帝早上起床用金碗喝粥,然后扛著金鋤頭去種地,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
晚明朝政混亂、宮禁松弛,這樣一個神秘肅穆的地方也發生過許多稀奇事,比如有人闖入以后持刀自刎、有人拎著人頭潛入宮中轉悠、有人溜入宮中放鞭炮還有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擊案。
北邊的紫禁城是這樣,南邊的紫禁城也不遑多讓,肅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先是有幾人組團溜進來挖地磚打算運出去賣,被錦衣衛抓個正著;后來又有倆人結伴潛入意欲強暴宮女,被凈軍太監軍隊生擒。
此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也。
二十四日,這一天,因為要召開御前會議,待詔們自然也得隨同皇帝出席。對著鏡子把衣帽擺正以后,周長風出了家門。
之前因為朱士堰身體狀況的緣故,將近半個月無力理政,稍微恢復一些以后也只能勉強斷斷續續的工作幾個小時,同時朱立鍥的病逝也使得相當一部分的公文無人處置。
這樣一來,為了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積壓的許多事情便自然而然的由內閣直接決斷了。
朱泠婧登基以后就趕忙把這些事情給搶了回來,不得不加班加點理政,平均每天工作高達十五個小時,掉的頭發可以綁成一小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