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半月到五個月。”程翰想了想,沉吟道“這已經是比較令人失望的進展了,不大可能。真要是再差勁些,變數就更多了,無從預料。”
時間拖的越久,變數越多,確實沒法預料得面面俱到。
事實上拖這么久這幾乎沒可能,歷史上南洋地區的英、荷、美軍三個月就被橫掃的丟盔棄甲。
雖然本位面他們要更強大一點,但明軍也不是吃干飯的,論重武器的數量與優良程度,明軍的家底可要豐厚得多。
得益于“雞犬升天”之理,掛了個軍機待詔之銜的周長風也是最近才知道明軍給美軍準備了多大的驚喜。
為了攻克假想的巴丹要塞區和科羅吉多要塞區,兵部秘密向天津海軍兵工廠訂購了兩門重型臼炮。
主要負責制造巡洋艦與戰列艦主炮的天津兵工廠造兩門臼炮自然不在話下,二者于去年先后秘密交付服役。
特三七式臼炮口徑為416㎜,炮彈重量860㎏,最大射程12㎞,初速410s。
與攻城重炮旅裝備的小一些的320㎜臼炮一致,新型臼炮的炮彈殼體也為鎳釩錳合金鋼,彈頭則是鎢鎳鉻合金,都是與國之重器相匹配的昂貴材質。
這玩意能擊穿大約三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可以有效摧毀美國人在菲律賓構筑的各種永備工事。
“并且,美國的軍力也會增長,而非一成不變。”朱泠婧突然開口,補上了關鍵一刀。
周長風接過了她的話,列舉說明道
“預計明年春季,美國會有大約十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兩個騎兵師,總兵力約二十萬人,一百三十個航空兵中隊,但由于新兵器的產量還沒增大,裝備與訓練情況都非常一般。”
“但是等到后年,其至少會增加五個師和四十個航空兵中隊,總兵力增至三十多萬人,裝備與訓練也會顯著改善。而且如果有變故,軍隊擴編的還會更快,如果全力以赴,完全有可能激增至五十萬人甚至更多。”
御前會議談論至此,最終的決斷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
“所以,內閣可還有要說的么”朱泠婧如是發問,壓力一下子就來到了丞相和幾位閣臣的身上。
“但但是,”林羲猶豫了一下,“歐洲的形勢不明,天曉得何時爆發大戰,而我國至少要到明年才能把初步戰備工作準備妥當。”
“別忘了外交手段。”程翰看向了對面的外務閣臣余慎華,“這方面能采取的辦法不少,余閣老應該頗有心得。”
后者沉聲回復道“從中作梗、拖延歐洲諸國之決策的確可以,但老夫可沒完全把握篤定能爭取多少時日,這是不可能料定的。”
“足夠了,古往今來從來沒有完全準備充分再恰好開戰的道理,有八成準備就足矣。”吳維煥如是說道。
偌大的廳堂忽然就安靜了下來,只剩下在場人們的呼吸聲,以及空調出風口的呼呼呼聲。
“不宜盲目樂觀,但這不是保守的理由,當下的確需要積極些。”朱泠婧淡淡道,然后吐出了幾個字,“據此總結一下。”
可以明顯感受到會議現場的氛圍驟然大變,很微妙、很玄學,但確確實實能察覺。
周長風自己也閉眼深呼吸了一口氣,因為空調的緣故,室內溫度挺清涼,深呼吸的感覺就是格外的透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