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奪取油田的難處;航空兵的未來地位
“看不出嘛,你倒是挺顧家。”
“必須的。”周長風很干脆地答道。
“去吧,快去快回。”朱泠婧抬手看了眼手表,揮手道“抓緊些,未時就過來。”
“是”
欣然的周長風拱手行禮,然后小跑著離開了,一溜煙就不見人影了。
回家吃飯是一方面,另一件事是要去取一下自己曾經準備過的構想書。
如果明軍進攻婆羅洲,當地英、荷駐軍絕不會吝惜炸毀石油設施,寧毀也不能為敵所用,否則戰爭資源便會此消彼長,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歷史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英國人與荷蘭人在第一時間就下令破壞當地的采油、煉油工廠。當姍姍來遲的日本人攻占了資源產區以后,卻悲催的發現原本夢寐以求的石油設施都被破壞得七零八落了。
在帕默西亞與達吉亞塔,這兒的油田共有大約七百個鉆井,原本每年可以出產六百萬桶石油,但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氣憤不已的日本人處決了俘虜的荷蘭人作為報復。
在巴里巴潘同樣如此,荷蘭人炸毀了當地每年可以精煉五百萬桶石油的大型煉油工廠,于是戰俘們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屠戮。
日本人不得不動員、征召、集結了全國接近七成的石油工程師和技工,千方百計的努力將之修復,但一直到戰爭后期才大體完成。
畢竟,修復哪有破壞來的容易
現在的明人也有相同的憂慮,也為此提出過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辦法來嘗試避免和減輕這種情況。
比如安插進去己方的特工,伺機而動,歪解、隱瞞命令的傳遞;又或是提前就秘密向當地派遣奇襲人員,在戰爭爆發前臨時組成小分隊,突擊、拖延破壞工作的進行。
然后隨著前兩年建立了傘兵部隊,大都督府參謀處也就順理成章的又新增了空降突擊的計劃,打算戰爭剛一爆發就立刻向幾個目標投入傘兵,迅速攻占石油設施以挫敗敵人的破壞行為。
這個計劃在理論上倒是沒問題,可實際踐行起來卻困難重重,隨機性太大了。
空降作戰即使在后世也十分麻煩和繁雜,天氣條件、地形條件都能顯著制約行動的進行。
而且這年頭又沒有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便攜式通訊設備,傘兵單位落地以后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集結,在那之前都只能各自為戰,堪稱是在看運氣打仗。
被稱為“德軍傘兵墳墓”的克里特島戰役中,落地的德軍傘兵可謂窘迫至極師長率先陣亡,官兵們零亂分散只能各自為戰,而且許多人找不到空投武器箱,也就沒有沖鋒槍和機槍,只能用隨身攜帶的手槍戰斗。
日本人那就更不用提了,空挺隊的素質和水平拙劣得一言難盡。
相比之下盟軍也只能說在及格線上,乏善可陳,市場花園行動的結果同樣不盡如人意。
技術水平限制了這種高難度作戰模式的發揮,所以周長風并不對這個時代的空降作戰抱以多大期望。
他的構想是引入特種部隊來盡量彌補傘兵部隊的短板,在空降行動開始之前,精銳的特種作戰單位率先滲透奇襲,擾亂敵人的部署和判斷。
同時再輔以間諜內應,這樣一來,為落地的傘兵部隊爭取時間,好讓他們可以從容完成集結與戰斗準備。
之前在日本的時候,周長風就與蔡治琛一同商談過這個構想,并撰寫了草稿,但因為比較凌亂、缺乏邏輯和條理,所以并未呈遞上去。
直到這些天他才把這些草稿給梳理、謄抄完畢,既然剛剛的御前會議討論了奪取石油設施的問題,那干脆就直接交給皇帝好了。
因為職務的緣故,周某人一家子現在搬到了紫禁城旁,距離不遠,快些走只需十分鐘就能到。
返回居所以后他就直奔自己的書房,然后開始翻箱倒柜尋找前些天才謄抄好的構想書。
尾隨而來的夏筱詩好奇地問道“先生,御前會議一定很肅穆、很莊重吧”
聞言,周長風下意識的浮現了先前的場景,面色古怪地回道“怎么說呢正式歸正式,但還遠遠談不上肅穆,又不是去祭祀。”
“那你在會上做什么了嗎一直沒作聲么”
“當然發言了啊,我可是皇呃我可是全國首屈一指的青年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