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三十萬坎德拉的耀眼白光讓不慎瞥見它的人暫時性失明,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接著,緊隨其后的迅猛炮擊讓其中幾處制高點化作了火海,放眼望去只見此起彼伏的爆炸火光。
“讓他們匯報情況立刻”瓦季姆指著一公里外的一處丘陵大聲命令道。
顯而易見的是,明軍不想讓他們活過今晚。
從古至今,發動夜襲都是極具風險的,古時候只有少量精兵才能執行夜戰行動。除了經驗豐富、便于組織之外,也只有營養充足的精兵才不會受夜盲癥的困擾。
事實上,明軍現在也不把夜戰放在戰術首選,夜戰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因為風險是相互的,敵軍的確容易崩潰,但己方的指揮與組織難度也會直線上升。
如果在白晝行動時就有把握擊敗對手,那么就不宜選擇夜晚行動。
不過,相比起承平多年的禁軍,常年久駐北疆的陸軍單位對于夜戰要熟練不少訓練與演習更多,官兵們在心理上也更為適應。
與德馬吉之戰時禁衛混三旅充滿疏漏的莽撞夜戰表現不同,陸軍第四十七師以別具特色的戰術展開了行動。
炮火支援十分短促,不使用持續炮擊,基本都是迅猛的急速射。
各營臨時組建三到四支“尖兒隊”,所謂的尖兒隊顧名思義就是尖刀似的突擊分隊,規模相對較大,但編制靈活,通常以一個步兵排為基礎,加強一些沖鋒槍或自動槍,以及迫擊炮和重機槍。
這些尖兒隊在夜色下悄然接近敵軍陣地,當短促的炮火急襲過后就立刻向當面之敵發起突擊,亦或是繼續保持靜默,悄然穿越戰線向縱深滲透。
與此同時,各團各營也會準備好主攻隊伍,一般是二到三個隊,伺機而動。
多點滲透、集中突破,這是北方陸軍慣用的夜戰原則,屢試不爽。
晚上2246,大約7c的氣溫已經較為寒涼了,風一吹,無孔不入的冷風就鉆進了衣服里邊。
“轟轟轟轟轟”
防御零七一高地的是66旅131團的兩個步兵連,在短短四分鐘里,六百多發口徑不一的炮彈一股腦兒的落在了他們這兒。
如此密集的炮火把大部分沙俄士兵都給炸懵了,許多人雙目茫然、耳朵只能聽到連綿不斷的嗡嗡聲,咳嗽時又牽動了內傷,痛得渾身發抖。
“保持戒備快點”
“你們在干什么把槍撿起來”
軍官們在厲聲呼喊著,然而就在此刻,一陣凄厲且尖銳的“樂聲”猝然從前方不遠處傳來。
所謂人狠話不多,尖兒隊基本不會在發起突擊前大呼小叫、虛張聲勢,一切以隱蔽為先。
但當突擊開始后,在聲勢上給予對手壓倒性的打擊就很有必要了。
兩秒鐘后,幾聲沉悶的“砰砰”聲傳來,隨即有幾顆黑乎乎的東西落在了陣地上。
“槍榴彈”
“轟轟”
慘叫聲中,爆炸的火光尚未完全被夜幕所吞噬,十幾個身影就沖上了陣地。
“敵人在那”
彩蛋章已更新地圖,高清版本發在書評區,可惜帖子還在審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