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波蘭和波羅的海那三個地方本就不穩
“陛下,恐怕我們早先預估的時期要變動了。”目光炯炯的林羲輕呼了一口氣,“如果事態繼續這樣迅速進展,往少了說也就是十天半個月的事。”
考慮到雙方的反應速度,以及部署軍隊的時間,如果德社志愿軍越境干涉,英法在最終警告無效之后肯定就會毫不猶豫地宣戰了。
“其實并未差太多。”朱泠婧如是說道。
原本預估的是歐洲戰端可能會在今年十二月或明年一月開啟,之后等待一到兩個月,一邊動員一邊觀望。
吳維煥撫須道“不妨在北境籌備一次大演練可以混淆視聽。”
對面的林羲一聽就擺手道“簡直多此一舉英人精明著呢,國朝怎么可能舍近求遠去北上這是欲蓋彌彰,徒廢資源。”
這話說的不怎么好聽,不太給面子,吳維煥本人的脾氣倒挺好,但作為軍部的頭號人物,在重要場合的言行舉止必須要考慮到自己所代表的群體。
“林和仲,這樣氣盛可不好。”
朱泠婧無視了二人的對話,吳維煥的提議倒是引起了她在另一方面的深思。
假使沙俄分崩離析,勢必要陷入多方混戰的局面,而西伯利亞地區天高皇帝遠,很可能會選擇割據一方,觀望“吃雞大賽”的走向再做決定。
顯然,這些地方勢力要找外國勢力作為靠山的話,除了大明沒有第二選擇。
如果事情像這樣子發展,大明倒是可以更輕松的掌控西伯利亞的豐富礦產資源金礦、煤礦、鐵礦。
“演練應該辦,而且要大辦。”朱泠婧等平靜道“既展示給俄人看、又是給英人看同樣也是給國朝民眾看的。”
在場的沒有人是傻瓜,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一直沒吱聲的程翰問道“陛下,預備多少兵力大演練”
“北邊幾個都督府多少都得參與,至少十萬,總規模三十萬上下,飛機也不能少。”
作戰部隊十萬,相應的后勤保障力量只會數倍于之。
勞師動眾四十萬
林羲沉默了幾秒,猶豫道“這是否動作過大了陛下,單是開銷少說要十萬萬圓。”
然而朱泠婧壓根不在乎,只是冷冷的反問“這是該考慮開銷的事嗎”
頗為汗顏的林羲拱手道“是臣過分拘謹了。嗯這還能檢驗大規模調遣與組織能力,的確該做。”
因為大家都覺得進行一場這樣的大演練有利無弊,背后的成本就被無視了。
站在御座右后方的周長風回想了一下歷史上可以所謂對比的一次演習關特演。
那場大規模的演習動用的總人數達數十萬,前前后后耗費了總共高達17億日元的巨額開支。
與之相比,大和號戰列艦的造價為16億日元,翔鶴號航空母艦的造價為084億日元。
單單一支陸軍單位或許稱不上燒錢,但架不住陸軍的規模大、消耗多,人吃馬嚼車燒,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燒錢。
“預備攝影團隊,兵部組織好,合理剪輯,好好宣傳。”
說完,朱泠婧又想到了什么,便補充道“債券之事盡早有個定論,不能再拖了,發行時以北為主、以南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