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海參;好地方之料亭
后半夜217,三條軍列中第一列火車穩穩的停在了海參火車站,這是一個有著四個月臺和重型起重機的大型火車站。
作為大明海軍最北邊的海軍基地,海參的風景秀美,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海灣水深超過二十米,是相當不錯的天然深水港;同時其周圍被山巒與丘陵所環繞,地形險峻。
顯然,這是一處極佳的海軍基地地址。
如果追溯歷史的話,早在永樂五年的時候,此處的女真部落首領便去往順天朝貢,朝廷以其所在地設置衛所木陽衛由此成為奴兒干都司眾多羈縻衛所中的一員。
不同于清朝實施的“柳條邊之策”阻止中原漢人移民關外龍興之地,后明自然不阻撓百姓遷徙,反倒大力支持。
只是當時的移民效率并不可觀,實際上大部分人因為懼怕關外而不愿背井離鄉前往。一直等到內地人口劇增,土地漸少,才有愈來愈多的百姓敢于拖家帶口移民偏遠的關外。
大體相仿的,山東、北直隸、山西三省成為了闖關東的主力。至于海參,在遷徙過來的百姓的方言中,“崴子”指的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海灣,又因為當地特產大量的海參,故而此地長期被稱作“海參崴子”。
等到朝廷正式決定在此興建港城,較俗的“崴子”就被去掉了,單獨設直隸州,大投錢糧、廣募勞力,讓這兒在幾年時間里成為了遠東地區的重要港城。
實際上大明海軍曾經也短暫的設立過北洋水師,只不過前后僅僅存在了幾年就被并入了東洋艦隊,成為下屬的一支分遣艦隊。
“這兒有首屈一指的潛艇基地,國朝三分之一的潛艇都部署在這地兒,瞧,那邊全都是碼頭和洞庫。”
“你們這倒是沒看到什么大船。”
“那肯定啊。”
早晨,寒風呼嘯,同時受西伯利亞寒流與庫頁寒流影響的海參崴格外冷,白日氣溫都只是略高于零度。
一名海軍中校帶著周長風來海軍基地的碼頭附近轉悠了一圈,相比起海州、杭州海軍基地的精致裝潢與布局,海參就要單調、簡單不少了,顯得有些粗獷。
比如說屋舍,什么懸山頂、硬山頂統統少見得很,最多的就是四四方方的磚混結構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房子。
單調、乏味,但確實既實用又便宜。
“下個月就要封凍了,苦葉島那邊也差不多,你們要搞演練就得抓緊些了。”中校提醒道。
“肯定的,我們在這歇兩天,然后直接到札幌去”周長風大致盤算了一下,接著說“盡量十天半個月搞定,然后抓緊時間回來。”
在這兒逗留兩天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坐火車從南到北一下子跨越了這么遠,許多官兵都適應不過來。
從南京的北緯三十二度到海參的北緯四十三度,十一個緯度、上十度的溫差,僅僅是轉移部署就一下子導致了數百人的非戰斗減員。
這時候也更能直觀的感受到軍隊并非鋼鐵,軍官也好、士兵也罷,同樣都是凡人,只不過身強力壯、經受過專業訓練罷了。
周長風來到了一處建有燈塔的高地,遠處是遼闊無限的大海、身后是繁榮的城市、右邊是停滿了大小艦艇的碼頭。
寒冷的北風呼嘯而過,他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紅彤彤的朝陽從左邊、也就是東面升起,此刻它已經越出了海平線,將半邊天染成了淡紅色,海面上也倒映著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