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龍精虎猛的,周兄你太看不起人了。”
“你還當真了”周長風呵呵了一下,然后站了起來,“留宿在外你是真不把規矩當回事了是吧”
他抬手看了看手表,“九點之前必須回營”
暫駐于札幌進行演練準備的陸戰一旅可以說待遇甚佳,盡管比不了在京畿整訓時那樣大魚大肉管夠,但也遠超官兵們起先所想的“苦日子”。
駐防于苦葉島的明軍守備單位此次扮演了假想敵,他們在灘頭與縱深布置了相當數量的障礙物。
因為苦葉島的中北部存在油田和煤礦,所以明軍早就在這片區域的交通要道和地形險峻之處構筑有永備工事和半永久工事。
在島嶼東岸與北岸,一些適合登陸的灘頭也陳設有遲滯登陸行動的鹿砦,噸位較大的船只難以靠岸搶灘。
前期的航空偵察、水文調查、計劃制定一共只耗費了四天多,非常之快,但其實有些倉促。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過不了多久就要封凍,所以時間不等人。
從十一月初八開始,由數十艘驅逐艦、掃雷艦、登陸艦、駁船組成的艦隊“逼近”了苦葉島的東北部,開始實施雖然倉促但已經相當貼合未來實情的登陸演習。
相比起大明還能比較從容不迫的進行各方面的戰備工作,歐洲的局勢已經完全陷入了混亂。
或者說,一天一個樣的迅速演變。
情況變化之快很多時候完全超乎了預計,所以各國不得不臨機應變而這又恰恰是最考驗素質、最容易出岔子的。
十一月十一日,一個在后世被視作購物狂歡的日子,如今卻是德社的國慶節。
在評估沙俄發生的內亂在短時間內無法平息以后,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大批德軍云集于非軍事區界線以西。
似乎是為了慶祝誕生一樣,他們選擇了在這樣一個歡欣的日子里正式跨越界線,完全無視了鹿特丹條約的限制。
在基爾港,起航的艦隊搭載著兩個步兵師前往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
即便凡爾賽和約并未被承認和履行,但作為當年困頓境況下不得不妥協的產物,鹿特丹條約同樣讓德社受到了諸多限制。
德屬波蘭、或者說波森地區雖然依舊是德社領土,但是被定為了非軍事區在這兩大地方只存在有警察單位,不允許出現成建制的軍隊和重武器。
東普魯士亦是如此。
這一次,沙俄的內亂給予了德國人一個絕佳的理由來踐踏、無視曾經的條約限制。
早晨,在通往波茲南的公路上,滿載著士兵的摩托車和卡車飛速駛過,一輛接一輛。
雖然站的高看的遠,但是維修電線桿的工人即使站在幾米高的電線桿上邊,卻依然望不到長長隊伍的盡頭。
平民的小轎車、卡車、拖拉機都急忙停到了路邊,目光復雜的人們望著不斷經過的軍隊,心情堪稱五味雜陳。
十幾年了,將近一代人的時間,這片土地上終于又迎來了自己國家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