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當漫天的機群飛臨,投下無數的傘兵之后,整片天空就被潔白的傘花所遮蔽了。
然后,陸軍大爺們就把重機槍抬高了仰角
傘兵們有相當一部分人剛一落地就被導演協調隊的人判定傷亡,而之后的進攻行動更為糟糕。
一群處在開闊地的散兵游勇面對從未中斷的對方機槍與迫擊炮火力,光是集結就耗費了許久,而進攻更是尷尬至極僅有迫擊炮可以在短時間內組裝好還擊,沒有足夠支援火力的傘兵們不得不艱難的一點點推進。
最后,當拔除掉空降地域的四、五個預設反空降陣地之后,傘兵二團已經判定傷亡三分之一了,團長都被判定”遭對方迫擊炮擊斃”。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耗時過多,以至于陸軍有充足的時間再組織預備隊來圍殲他們。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凡事憑實際說話嘛。
模擬演習的結果證明了空降部隊的孱弱,明軍內部鼓吹“發展大規模空降部隊”的人士在那以后也偃旗息鼓了。
所以現在大明空軍已經把傘兵單位當作一種應用場景特殊的快速力量來建設了,不指望他們能和陸軍野戰力量硬碰硬,于是不再擴大規模。
比如說奪占油田的行動中,傘兵們就能發揮有效的牽制作用。
又或是遇到敵軍奪路逃竄的情況,也可以迅速投入一支傘兵單位,在敵軍必經之路后方實施空降,截斷敵軍的退路。
總之,這將會是一個作用特殊得無可替代的輔助,但想讓它成為主力就是強人所難了。
“話說你們的裝具怎么樣腿袋能塞得下長槍嗎一米差不多就夠了。”
周長風忽然想到了大明空軍計劃為傘兵單位采購自動步槍的事,于是隨口問了一句。
結果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傘兵一團二營副官是個大高個,國字臉,壯得跟頭牛似的,他迷惑地回道“腿袋那是啥”
“嗯”這下輪到周長風驚訝了,他比劃了一下,接著問“就是裝武器的袋子啊,掛在大腿之下或者旁邊的。”
“呃呃聽說過,不過咱們沒用。”
“那你們空降部署的時候怎么投放武器單獨空投”
“您指的是兵器空投箱吧”二營副官理所當然地說“是啊,我們都是拿專用的箱子單獨投放。”
這不科學啊,人裝一體空投又不是什么很難想到的點子。
人與裝備分開空投的制約太大了,傘兵本身只攜帶隨身的傘兵刀和手槍,而步槍、沖鋒槍、輕機槍、手榴彈等等兵器都單獨裝在空投箱里。
然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天知道空投箱能不能準確落地,有時候誤差能有成百上千米。
在取得空投箱之前,精銳的傘兵們只是一群“僅有寸鐵”的散兵游勇。
歷史上克里特島戰役時,德軍傘兵們就面臨了這樣的窘境甚至只能使用手槍和全副武裝的英軍進行激烈戰斗。
“嘖,問題大了。”周長風嘀咕道。
他突然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且還百思不得其解。
雖然“腿袋”和“人裝一體空投”是英國人開的先河,隨后推廣到全世界,但這本身并非什么高精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