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軍航空兵的精湛技藝讓皇家海軍官兵們大為贊嘆。
比起幾乎貼臉的俯沖轟炸機編隊,只在砰砰炮的射程范圍內待了一小會的魚雷機編隊反倒無一墜毀。
大口徑高射炮的反應慢、射速慢,明軍機群幾乎閑庭信步般的繼續飛來,仿佛那些黑灰色的煙團不存在一樣。
如此一來,鷹號不管怎么轉向規避,始終將處在其中一組魚雷機的攻擊航線以內。
這時候,多數人終于明白了事態有多嚴重,但仍然有不少人還懷抱著僥幸心理。
英軍艦隊的102㎜高射炮發射的高爆彈在云層之間炸出一朵朵煙團,看似嚇人,但大部分都與編隊相距百米之遙,毫無作用。
“中國人的攻擊不賴啊。”
“草我的后座快不行了,草,全他媽是血”
“砰砰砰砰砰砰”
“我們能躲過去的”
然而一根香煙都沒燃盡,來自太微右垣號的攻擊編隊就抵達了。
因為魚雷投放方面的改進,明軍魚雷機不需要減速成慢吞吞的活靶子,至多也就是成為短暫的、快速的靶子,一旦瞄準完畢丟掉魚雷,馬上就能掉頭加速飛離。
在艦隊外圍,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吸血鬼號驅逐艦的防空觀察哨正在瞭望著來襲機群。
不過,在拉起飛離的過程中,fhz23號機被一枚40㎜高爆彈擊中了尾部。
迪倫上校還來不及回話,就有參謀厲聲道“魚雷機九點鐘方向”
因為太微右垣號有更多一些時間準備,所以第二波空襲由多達18架俯沖轟炸機和13架魚雷組成。
現在,她的船舵已經轉到極限,驅使整艘戰艦以最大限度轉向,在海面上劃出一道白色的弧形航跡。
航彈擦著邊落進了旁邊的大海中,炸起一團沖天的水柱。
“魚雷右舷”
鷹號航空母艦艦長迪倫上校努力保持著從容不迫的狀態,下令機動規避。
明軍飛行員們可以清晰的看見海面上正在向西北方向航向的a艦隊的戰艦,她們不斷閃爍著開炮時的顯眼火光。
“咚”
由于船舵和螺旋槳受損,鷹號這一次面對空襲的機動規避效果不佳,她又被命中了2枚航彈和2枚魚雷。
阻力瞬間大增,整架飛機的俯沖速度因此減小,但也更加穩定。
不同于影視劇的景象,因為砰砰炮暫無曳光彈,同時也不存在近炸引信,所以并沒有那種“漫天曳光彈和爆炸黑云充斥天空”的混亂樣子。
“他們在投擲魚雷”
太微左垣號“東上將”隊一分隊的三架艦載俯沖轟炸機作為全隊先鋒最先發起進攻,在即將飛抵鷹號時便當即轉為俯沖。
他的話未說完,郭佑鈞就拉動了投彈桿,隨即拉動操縱桿向右上方改出。
激烈的攻防交戰持續了大約十分鐘,明軍機群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些三七式甲型魚雷轟炸機迅速轉為“”形的左梯形陣型,由巡航速度提升至350㎞h的海平面極速,向著英軍艦隊徑直撲來。
2月27日807,最終打破僥幸心理的夢魘們抵達了戰場。
客觀來說,在大戰早期,多管聯裝的砰砰炮其實并不差勁火力兇猛、威力強大。缺點只是它的炮管較短、彈藥較短,初速只有每秒七百多米,無法有效打擊中距離的敵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