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差點就交代了”
“別磨嘰,走,隨我來。”
缺乏自動武器的劣勢在這種近接作戰時顯露無遺,前些天馬來半島作戰時英國人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事實證明,官老爺們在不吃血虧之前往往會選擇原地踏步,何況英國人長期以來對陸軍的重視程度就要低于皇家海軍。
目前看來,吃了虧的英國人肯定要早于原定歷史開始大量裝備沖鋒槍了。
隨著一發黃色信號彈升空,沒過多久,十幾輛兩棲坦克才悠然登陸。
隨它們而來的還有幾艘登陸艇,上邊裝載著分解狀態的四門80㎜榴彈炮。
在它們的支援下,勢如破竹的陸戰一旅官兵們開始風卷殘云半的肅清烏敏島的敵軍。
僅僅半個小時以后,一支五十多人的巡邏隊就逼近了烏敏島炮臺。
夜色下,那些操縱岸防炮的英軍士兵不敢相信明軍這么快就粉碎了小島上的守備力量。
“該死這些懦弱的印杜人”
“爆破炮臺,立刻,把炸藥拿過來”
然而當急匆匆的岸防炮兵們在手忙腳亂的布置炸藥和電線時,槍聲變得越來越響。
幾分鐘后,隨著最后一聲恩菲爾德步槍的槍聲落寂,如狼似虎的明軍就沖了進來。
意圖頑抗的一名英國士官眨眼間的工夫就被亂槍打死,身上霎那間就出現了十幾個涓涓流血的孔洞。
“坡特蕩喲歪噴鬧哦威尾咬咻特”
明軍士兵們操著半生不熟的中式英語這些都是戰地西洋語喊話那本小冊子里收錄的。
這本專為南洋地區作戰而印發的冊子很薄,一共只有幾句常用語,分為英語和荷語,以漢字諧音來表達“西洋語”。
當為首的英軍上尉率先放下手槍,舉手投降之后,在場的其他英國人也接二連三地把步槍和手槍緩緩放下。
至此,這門威力巨大的381㎜岸防炮一炮未發就淪為了戰利品。
四散潰逃的英印軍一齊去爭搶那寥寥幾艘交通艇,想要逃到對岸的新加坡島上。
然而秩序全無,那么多人擠來擠去,誰也不愿意讓誰,乃至發生了火并。擠滿了士兵的交通艇好不容易才駛出碼頭,但很快就因為嚴重超載而翻船。
登陸烏敏島實際上算是聲東擊西,因為明軍大部隊的主攻方向其實是西北和正北。
稍晚一點的時候,陸戰二旅開始對新加坡島的西北處實施夜間強渡,第三十三步兵師則在正北邊強渡。
明明已經天黑,但不停歇的炮火和不間斷的照明彈把十幾公里長的戰線照得亮如白晝
依照登陸作戰的條令,第一梯隊的登陸部隊是先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擋下敵軍可能的反攻。
等后續部隊上岸,兵力充沛之后再向縱深發起進攻。
截止到子夜時分,數以千計的明軍已經上岸,英印第11步兵師經過前些天的戰損已是一支士氣低落的疲憊之師,他們完全不敢主動發起反擊。
但這樣被動應戰與等死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