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二十二輛明軍中型坦克和十七輛英軍巡洋坦克在大雨之中展開了多日未見的坦克戰。
因為能見度較低,這場遭遇戰爆發時雙方相距不過區區五百米。
鑒于雙方都能互相擊穿對方,所以明軍坦克分隊指揮官并不打算迂回攻擊占據數量優勢,以多打少,集中火力盡快發射更多的炮彈才是王道
大部分明軍坦克成員都選擇使用穿爆彈,而非穿甲效果更好的風帽鈍頭穿甲彈。
反正在這個距離上前者也能保證擊穿,那自然優先選擇后效更好的咯。
“穿爆彈,兩發”
“穿爆彈兩發好”
“放”
各排的排長車先使用并列機槍發射曳光彈,向部下標記指定集火目標,接著才緩緩停車開火。
接連幾發48㎜穿甲爆破彈擊中了中間的一輛a10型巡洋坦克,并不困難的鉆透了那30㎜厚的正面裝甲,成功穿入其內部。
彈底引信觸發,隨即引爆了裝填的21g梯恩梯與特屈兒混合炸藥。在狹小的車體空間內爆炸,少量的炸藥也能極好的發揮作用。
駕駛員當場斃命,其余幾人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英軍坦克2磅炮發射的穿甲彈沒有裝藥,雖然在侵徹裝甲的摩擦過程中崩碎與升溫,產生了不少熾熱的金屬碎屑,甚至有可能引燃汽油。
但這終究得看運氣,至少今天中彈的明軍坦克兵們都很幸運。
“漂亮一發就中”
“那車廢了,換換換,對準邊上那輛”
幾分鐘的交戰便已決勝負,以三毀五傷的代價,明軍坦克接連擊毀了十一輛英軍坦克。
其中幾輛殘骸成為了在大雨下仍然熊熊燃燒的火團,縷縷黑煙升騰而起。
殘余的八輛坦克也在撤退途中被擊毀了四輛,期間又有一輛因為機械故障拋錨,最終僅剩三輛勉強逃出生天。
在陣地中進退兩難的澳軍士兵們十分困惑,不清楚為什么這些殘存明軍仍然在激烈抵抗。
可當他們看到己方僅剩三輛的坦克倉惶逃跑時,這才知道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
慘烈而血腥的近距離鏖戰讓澳軍看不到一絲勝利的希望,誰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被一梭子子彈打成篩子,不明不白的死去;而英軍坦克部隊大敗而歸的景象更是讓他們膽戰心驚。
戰意全無的澳軍官兵開始出現了退卻的逃兵,所謂“一個逃兵能卷走一個班、一個班的逃兵能卷走一個連”這句話再正確不過了。
從起初少數人逃跑到全員潰逃,前后只過了不足兩分鐘。
剛剛激烈爭奪過的陣地還殘留著濃郁的血腥味,但估計很快就會被雨水沖淡。
一些澳軍士兵的尸體與明軍士兵的尸體糾纏在一起,許多人仍然保持著臨死前的姿勢,隨處可見沾滿泥濘的損壞槍支和彈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