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單正面只有幾句簡短的文字,意在告訴市民明軍即將切斷供水,在730之前能接多少水就接多少水還剩大約半個小時。
于是急急忙忙的市民們打開了各家的水龍頭,拿來一切桶、瓶、罐裝水,公共水龍頭乃至噴泉都排起了接水的長龍。
平民在這段時間里足夠存儲不少水了,但軍隊顯然沒這么多水龍頭。
隨著明軍爆破了經由馬來半島向新加坡島供水的管道,新加坡的水供應就此中斷。
雪上加霜,剩下的水井和一些水源顯然無法滿足幾萬大軍的消耗,這對英聯邦軍隊的士氣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當日白天,各條戰線上的攻勢似乎停止了
這讓連日應對明軍進攻的英聯邦軍隊上下松了一口氣,勉強有了喘息的機會。
然而好景不長,澳軍和英印軍士兵們很快就發現對面的陣地上似乎出現了許多個大喇叭形狀的東西,看著好像是防空聽音器。
英印軍在敗退時遺留了各式各樣的器材,其中就包括幾臺安裝在輪式底盤上的防空聽音器。
明軍修械所和工兵連夜動手,利用麥克風和這些大喇叭,臨時拼湊出了幾臺大號勸降車。
響亮的聲音在擴音之后被大喇叭給定向傳播出去,身在陣地上的英印軍和澳軍官兵聽得一清二楚。
“繼續頑抗已經沒有意義了,投降現在是最佳的選擇。想一想你們的親人吧,這里距離家鄉那么遙遠,你們真的愿意為了保衛它而戰斗嗎他們收到陣亡通知書會是怎么樣的反應呢”
“伱們在這里不受歡迎,英國的殘暴統治讓這里的平民非常厭惡,他們只掠奪資源,而你們卻是這邪惡行為的幫兇。頑抗到底的結果只有滅亡,我們只能保證四十八小時內投降的人享受戰俘待遇。”
這樣的話語反復播放三遍之后,便會換來一個被俘虜的英國人或澳大利亞人或印杜人,讓他們“分享”自己被俘后的遭遇。
“沒有艱苦的勞動,我們只需要修補道路上的彈坑除了正常食物之外,我們還能得到紅茶和肉類的配給”
一名氣急敗壞的英軍中校命令炮兵向那些喇叭開火,但炮兵們磨磨蹭蹭的,最后胡亂地開了四炮,可一發也沒有命中。
中校繼續命令開火,但炮兵們以“已經達到每天規定的最大發射數量”而拒絕射擊。
這天,待日落以后,蠢蠢欲動的士兵們瞅準機會開始逃亡,把槍一丟,舉著手向對面的明軍陣地跑去。
一夜之間,許多連隊逃亡了近五成人。
所謂官兵有別,這樣的宣傳方式對于普通士兵有效,但對于軍官和高級將領那就得用另一招了。
“勸降帖”非常“誠懇”地寫道「貴軍的失敗在于英國政客們的粗心大意,以及你們軍方之中一些迂腐頑固的人。你們的表現足夠勇敢,繼續抵抗只會造成更大傷亡」
周長風深知這些“英國紳士”們死要面子,所以專門給他們找了幾個臺階。
比起歷史上面對的日本人,當今位面的英國人在對明人投降時的心理門檻更低畢竟自己不是被剛開化的土著所擊敗,面子上過得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