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是禍躲不過;龍目海峽海戰
荷蘭人起初堅決反對撤往澳洲,然而英國和澳大利亞方面都希望將剩余艦隊集中撤往“更寬闊的海域”。
留在爪哇就是等死,呆在港口會被飛機炸沉,出港迎戰會被戰列艦吊打,綜合來看唯有開溜是上策。
等去了澳洲,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寬闊的海域為依托,局面就不會這么被動了。
盡管荷蘭人心中一萬個不情愿,但最后還是妥協了。阿姆斯特丹發來指示,要求艦隊全部撤往澳大利亞。
這主要涉及到勢力存在感和話語權,假使負隅頑抗、全軍覆滅,那么荷蘭就永遠失去了在遠東事務上講話、爭取權利的資格。
羸弱的荷蘭早就沒有資源和精力從頭開始打造一支艦隊了,荷屬東印杜的防務問題許久以來都在自力更生。
與之相比,未戰先逃雖然很不光彩,但在宏觀上的確是最明智的選擇。
艦隊官兵們反應不一,大部分水兵們沒那么高的覺悟,只感到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放松了;而軍官們則多半比較沮喪,覺得這是一種恥辱。
赫爾弗里希中將顯然屬于后者,在巴達維亞出生的他將這片荷屬東印杜視作與祖國一般的故土,再加上海軍將領的身份,棄守爪哇讓他倍感羞愧和郁悶。
可現在,突如其來的遭遇卻瞬間逆轉了這兩類人的心境。
被點燃了斗志的官兵目光熾熱,顯得興奮無比。
而那些本以為可以躲避戰火的官兵就要沮喪多了,心里咯噔一下是禍躲不過啊。
艾弗森號驅逐艦艦長是個總是精力充沛的人,他亢奮地下令道“上帝給予了我們這次機會,我們必須證明尼德蘭海軍的榮耀,轉向到115,主炮統一控制射擊”
雖然己方已有一艘驅逐艦被打成了漂浮的篝火,但是其它的聯軍驅逐艦并無退意,反而勇敢地猛沖過來。
雙方相距僅僅只有三千多米,艾弗森號驅逐艦正面迎戰,一邊規避來襲魚雷一邊使用她的120㎜艦炮猛轟離得最近的桐城號。
“轟轟”
不同于法國人的同類設計,大噸位的超級驅逐艦桐城號還擁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其戰情室能夠在一定距離上抵御五英寸艦炮的垂直入射、動力艙則能抵御三英寸艦炮,擁有全世界驅逐艦中當之無愧的頂級防護。
來襲的炮彈接二連三的落在附近的海里,第一發取得命中的炮彈擊中了艦橋后部,120㎜通常彈鉆透了薄薄的鋼板,在內部爆炸,當場殺死了其中的幾名明軍水兵。
第二、第三發炮彈則都擊中了艦艏居住艙,因為水兵們都處在戰位,所以無人傷亡。
艾弗森號旋即調轉轉向,露出了自己的側面,一邊使用全部主炮開火一邊打出了魚雷。
就像魚入大海一般,六枚魚雷落水濺起幾團水花,隨后便高速向前方游去。
“目視敵艦發雷”
有照明彈的輔助,桐城號的瞭望哨清晰目睹了當面之敵發射魚雷的景象,當即發出預警。
“左滿舵”
“是左滿舵”
“左舵,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