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第三七〇章粉碎反擊;落幕
4月11日早晨747,芝拉扎西北24㎞處的一片原野之上被磅礴的噪音所充斥。
汽油發動機的轟鳴聲、履帶運轉的鋼鐵觸碰聲混在一起,蓋過了荷蘭軍官們的喊叫聲。
39輛輕型坦克、9輛兩棲坦克、12輛裝甲車,數十輛涂刷著紅白藍同心圓標志的裝甲載具與近千步兵一齊離開了進攻出發陣地。
在bda聯軍司令部的連番催促下,荷印王家陸軍第2步兵師第4團與荷印第1裝甲旅相互配合,有些倉促的向陸戰一旅混成團實施反攻。
后者在短短兩天時間里迅猛突進,不僅隊伍稍顯松散、而且精力也大不如前。
面對陡然冒出來的這么多敵軍裝甲載具,明軍陣地如同阻擋洪水的沙袋一樣岌岌可危。
“敵戰車九百公尺,各炮留意射界”
“七百公尺”
“六百公尺,預備,放”
團屬重火器營戰防炮隊的48㎜反坦克炮向著迅速迫近的敵軍坦克開火,炮管在搖架上迅速反沖,然后緩緩回復到原位。
兵部規定的野戰條令嚴禁反坦克炮單獨布置,因為這樣存在極大的盲區,打擊效率也不足,至少應該兩門反坦克炮分列一左一右,相互照應。
48㎜穿甲爆破彈以大約650s的初速飛出炮口,擊中維克斯ke坦克的車體正面,那僅僅只有13㎜的薄弱裝甲向雞蛋殼一樣被捅破。
“砰”炮彈在內部悶爆,傳出低沉的轟響。
被擊毀的坦克借著慣性還向前沖了十幾米才停下來,縷縷黑煙從個個孔隙中鉆出,匯集成一大股直沖云霄。
相對于寥寥無幾的反坦克炮,荷印軍投入戰斗的裝甲載具實在太多了,放眼望去整條戰線幾乎都充滿了坦克、裝甲車、步兵的身影。
配圖
“他娘的,邪乎到家了,這幫家伙咋來的空中偵察是不是遺漏了一夜之間調來大幾十輛戰車”
在臨時指揮部中,百思不得其解的謝萬誠罵罵咧咧的。
要是在平原或沿海地帶,這種情況倒是合理的,可芝拉扎與萬隆之間有一段幾十公里長的山路,也沒有標準鐵路,僅有一條單向礦用窄軌鐵路。
趙寒楓也同樣覺得費解,“的確離奇,德氏窄軌運人運礦還行,戰車這種超級超限的東西可沒法運啊。”
他所說的“德氏窄軌”指的是德科維爾軌距,這是一種600㎜的窄軌,寬度還不到標準軌距的一半。
“閉嘴現在談這些沒有用。”周長風將手中的望遠鏡對準了另一個方向,滾動旋鈕調焦,“傳令對敵伴隨步兵實施妨礙射擊,急促射,不要吝惜彈藥了。”
部下們還有閑心吐槽在周長風看來,他們的從容淡定實際上是缺乏警惕心的表現。
之前的一系列戰斗都太順利了,以至于眾人內心深處都不可避免有些驕縱與輕敵,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
遵從周某人下達的命令,一切能夠支援的火炮都開始調整射擊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