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達不到七成,所以日本人就只能采取先削弱再決戰的策略,于是便有了著名的“九段漸減邀擊作戰”。
英國人大約在四一年就將優良的asv2型機載水面搜索雷達投入了使用,后來美國人也得到了授權,仿制量產。
配圖
因此從根源上來說,i的指導思想永遠是威懾大于決戰。
依照這個思想,自古以來都很喜歡小船的i建設了一大批優良的輕型巡洋艦和高速重雷裝驅逐艦。
但恰恰是這一點給予了刺猬彈系統絕佳的作戰效率,因為假如榴彈在下潛過程中沒有命中敵軍潛艇,那么它就不會爆炸而影響聲吶和水聽器的探測。
很明顯,i就沒打算讓這一級戰列艦與敵決戰,她只需與敵艦隊保持在20㎞的遠距離不斷開火即可,也就是放風箏戰術。
不過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蓬萊級十號艦綿竹號,她在海試時以輕載狀態達到458節848㎞h的極限航速。
“話說,這是分艦隊級別的戰斗吧”周長風問道。
在之前的戰斗中,航空兵證明了自身力量,從前設想的大艦巨炮的海戰模式自然也要被改寫。
周長風在第二天告假,專程前往都府參謀處討論戰略進攻的策略。
然而后來在華盛頓海軍會議上,日本人只爭取到了相對于美國人六成的主力艦噸位。
正因如此,周長風考慮將刺猬彈這一反潛利器暫時藏起來,眼下并非將之投入使用的好時機。
除非美國人失心瘋,寧可完全放棄大西洋和歐洲利益,冒著英法德之一崛起的代價也要全力以赴。
“并沒有,這其實可以說都有些偏低。”
明美艦隊決戰的推演通常一年半載就會來上幾次,而且每當雙方有新銳戰艦入役、新戰術思想試驗就會再次進行推演,二十年以來統共有上百次之多。
“行。”周長風抬手看了看手表,突然覺得更餓了,“現在到飯點了,邊吃邊說,跟我講一下那兩次海空進攻推演的不同。”
硬朗方正的建筑點綴以傳統紋飾,大都督府官署的外觀要現代化許多,置身于此的感受和在兵部等地有明顯差異。
然而,理想很豐滿,實際情況眾所周知很骨感。
相對于因為天然存在劣勢而偏執、極端的日本人,明人針對美國人的策略就要從容很多了。
其核心武器是4具七聯裝480㎜魚雷發射器,每座發射器的七根發射管以上三下四呈等腰梯形排列,全艦單次可投放28枚魚雷。
總之,所謂戰略決戰,實際上就是賭軍隊的命運,非必要而不為,要么不做,要么做絕。
一旦爆炸,那就說明取得了命中。
那邊擺著桌子、掛著地圖,命令會由跑腿的人傳遞給大廳中間負責巨幅沙盤的人,然后再把戰況反饋回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