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泠婧故作若無其事的說了句“也是”,然后平靜道“要是這般發展下去,法軍戰艦主力就無法投誠,英人可以安心守衛本土等候時局轉變。”
她望著窗外沉吟了幾秒,“嗯有必要敲定御前會議了,不該再拖拉了。”
歷史上面對相仿境況,英國人實施了大名鼎鼎的「弩炮行動」迫使法國海軍不為德國人所利用,必要時以武力解決。
在四〇年七月三日,皇家海軍h艦隊抵達法國在北非的海軍基地米爾斯克比爾港外,艦載機從皇家方舟號航母上起飛空投水雷封鎖港口,隨后h艦隊下達最后通牒,要求法國人立刻做出抉擇。
一,離港和英軍共同作戰;
二,離港駛向英國控制的港口,交出戰艦;
三,離港駛向北美,將戰艦交予美國保管。
法國人不予理會并發電求援,隨后英軍艦隊正式開火。
戰斗一直持續到晚上,法軍四艘戰列艦被擊沉或重創,只有斯特拉斯堡號戰巡和幾艘驅逐艦以速度優勢趁亂逃走。
當時英國人考慮的最糟糕結果是,假如法軍艦隊主力被德國人奪取,那將直接影響到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力量平衡,進而有可能導致整個歐洲戰場的劇變。
為從根本上杜絕這個糟糕結果,英國人便采取了更“穩妥”的行動,弩炮行動相當之順利,反正斬斷的是法國人的手腕,而且他們也都投降了,肉不疼、心不痛。
考慮到現如今德社的影響力,英國人想必只會更加忌憚,復刻版弩炮行動恐怕是板上釘釘的事。
說實話周長風曾經想過要不要設法提醒一下法國人,但最后還是作罷了。
假如法國海軍真的和工人海軍合流了,指不定會誘發什么不可預料的變故,要是導致美國擱置進軍歐洲的打算那就壞了。
上次的御前會議不了了之以后,大明君臣就一直沒有敲定何時二度召開。
盡管軍部躍躍欲試,可朝中各派已經默契的達成了共識眼下并不是最好的戰略窗口期,再觀望一段時間吧。
華盛頓時間6月17日1427,載著英國特使的客機穩穩降落在了機場跑道上。
整齊排列的軍樂隊奏響了天佑國王,前來迎接的美國人當中除了政府要員以外還有好幾位將軍。
海軍中將愛德華科林斯爵士走下了舷梯,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后向在場的政要與將軍依次握手。
“亞美利加歡迎你的到來”
與大半個月前就已經抵達的代表團相比,這一次專程前來的愛德華雖然也擔負著說客的職責,但他主要是來游說美國軍界的。
德社工人海軍現有一百六十多艘潛艇在役,并正以每個月完工十二到十五艘的驚人速度增加。
法國海軍在月初出現了成建制的“叛逃”,迄今已有兩艘潛艇、一艘驅逐艦投奔那個所謂的民主公社。
照這樣下去,大西洋航線岌岌可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