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唯獨只能依靠地面部隊來抵御明軍的全面進攻。
然而明軍實際登陸呂宋島不過一天,南北兩地的菲軍就已經處于全線崩潰、狼狽撤退的狀態。
好在預先布置于橋梁和道路上的炸藥起到了作用,轟隆轟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坍塌的橋梁和毀壞的道路迫使從林加延灣上岸的陸戰二旅放慢了推進速度。
歷史上,道格拉斯一開始還有迷之自信,認為美菲聯軍可以抵御日軍的全面進攻,所以直到局勢嚴峻時才在非常倉促與緊急的情況下才做出全軍撤往巴丹半島的決策的。
而今則不一樣,道格拉斯對明軍進展之迅速存在心理預期,所以他很快就下令按照預先計劃的那樣開始向巴丹要塞區有序撤退。
壞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棉蘭老島南部的重要港城達沃也遭到了明軍的突襲。
在血痹行動中大展身手、功勛卓著的傘兵部隊不僅在大明民間被吹捧上了天,明軍內部也越發迷信傘兵的威力。
故而此次在制訂積滯行動的時候,奪取達沃的急先鋒之任就被交給了傘兵二團。
在24架戰斗機的護航下,47架式運輸機拖拽著滑翔機,從蘇拉威西出發,飛越蘇拉威西海以后出現在了達沃上空。
配圖
按照計劃,一個營在機場北側空曠地域實施傘降,另一個營則直接于機場跑道上實施強行機降。
待傘兵部隊控制了機場以后,駐防達沃的菲軍必然戰意動搖,等登陸部隊迫近時一定會望風而逃
其實周某人覺得這是意義不大的花哨操作,菲軍又不是澳軍,明明用不著冒險進行空降作戰來使之腹背受敵。
而且他認為對達沃進行空降作戰不太恰當當地西、北、東都是復雜的山巒丘陵,而且守軍還有一些裝甲車。
不過大明空軍的表現欲格外強烈,信心滿滿的軍部大佬們最后還是批準了這個多此一舉的行動。
行動在起初一帆風順,與大家所預想的完全一致明軍神兵天降、菲軍驚慌失措、機場一攻即下、殘兵狼奔豕突
但隨著城區的菲軍大部隊組織反擊,形勢卻急轉直下。
美菲聯軍關注分析過明軍之前對英荷兩國殖民地的攻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經驗教訓。
因為知道明軍裝備有一種未知的反坦克武器,所以發起反擊的菲軍并沒有傻愣愣地將裝甲車用于直接進攻,而是把它們布置在大約三百米的距離上當作機動火力點。
菲軍步兵則在火炮和這些裝甲車的火力支援下,向明軍傘兵剛剛奪下的機場進行輪番進攻。
三七式火箭筒最大射程不過百米,如此一來便沒了用武之地,傘兵二團官兵們只能使用寥寥幾支式144㎜戰防槍向裝甲車還擊。
雙方就此陷入激烈的爭奪戰,坐擁充足物資和兵力優勢的菲軍從早晨到午后都沒有停歇過。
炮火連綿不絕、進攻接連不斷,明軍傘兵被壓制在倉促構建的機場陣地上進退兩難。
后續趕來增援的三營和團部則冒著炮火在坑坑洼洼的跑道上強行著陸,許多運輸機剛一著陸就被擊中起火,拖著滾滾黑煙沖向跑道盡頭
按照計劃,參戰單位應在空降行動開始后六個小時遂行登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