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藍的海面上留下了一條條雪白的航跡,像梳子掃過了大海。
陸戰隊官兵可以依稀看到遠處的海岸線附近時不時濺起一團水柱,那是搶灘選鋒營的先遣工兵分隊在爆破隱藏的水下障礙物
當明軍大舉登陸達爾文時,遠在菲律賓的戰局也已基本成型。
呂宋島的主要戰斗告終,美軍部隊傷亡六百余人,菲軍傷亡一千八百余人,但逃兵卻達七千人之多,比如菲軍第21步兵師只剩下一半的兵力。
而明軍的戰斗減員相當少,陣亡三百余人、負傷九百余人、傷重不治四十三人。
大量美菲聯軍成功撤退到了巴丹半島,這兒一時間重兵云集。
菲軍第11師、第21師、第31師、第71師,以及美軍第26騎兵團殘部、第45步兵旅、第86野戰炮兵旅、第102坦克營、第104坦克營,連帶勤務輔助部隊總人數達十萬人之巨。
巴丹半島東西寬24㎞,南北長48㎞,到處都是茂密的叢林,半島中部有兩座古老的死火山。
當年菲律賓游擊隊就接借助這兒復雜的地形抵抗麥大帥的父親,周旋了足足三年。
風水輪流轉,現在反而輪到麥大帥本人利用巴丹半島來抵抗浩浩蕩蕩的明軍了。
撤退行動大體上還算順利,道格拉斯剛剛抵達了科羅吉多島,他可以從這兒用望遠鏡看到海灣對面馬尼拉城中飄揚的暗紅色旗幟。
科雷吉多島早已被完全要塞化,整座島嶼從天空中俯瞰形似一只巨大的蝌蚪。
它距離巴丹島半島南端僅36㎞,坐落在馬尼拉灣入口處,部署在科羅吉多島上的大口徑岸炮可以對試圖出入馬尼拉灣的船只構成致命威脅。
如果形象的打比方,那么馬尼拉灣就像是一個大水壺,而科羅吉多島就是關鍵的瓶塞。
正因如此,道格拉斯很快就自信地向外界吹噓了起來。
「他們或許搶到了水瓶,但是瓶塞仍然在我手里。」
配圖
不過明軍顯然并不認同他的豪言壯語,迅速實施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第三戰車旅的三營和四營各抽調了兩個隊,以25輛三八式中型坦克和24輛三七式輕型坦克沿著相對平緩的半島東部向南猛沖猛打。
第四十三步兵師的第一二八團負責與之伴隨進攻,在猛烈的炮火和空襲支援下,以良好的步坦協同戰術撕碎了菲軍第31步兵師的防線。
美軍第102坦克營臨危受命,迅速投入反擊,39輛2a2輕型坦克以梯形隊形氣勢洶洶地向立足未穩的明軍部隊沖來。
“敵戰車穿甲彈一發裝填。”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坦克戰,然而美軍坦克部隊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于劣勢。
2a2是著名的3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的前身,裝備一門37㎜坦克炮,綜合性能倒也還湊合。
然而這門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只能保證擊穿同為輕型坦克的三七式,美軍坦克兵眼睜睜地看著37㎜穿甲曳光彈拖著明顯的尾跡撞碎在明軍中型坦克的車體正面,火星四濺
一輛輛美軍坦克被打成熊熊燃燒的篝火,這種局面的戰斗勝負可謂毫無懸念。
配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